本文目錄一覽
1,忻州市都有些什么酒吧
定襄產的忻酒各種價位都有包裝也可以!不過沒喝過
{0}
2,忻州市源始高粱白酒業(yè)有限公司怎么樣
忻州市源始高粱白酒業(yè)有限公司是2017-09-12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qū)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qū)二十里鋪村北三層門面房第14間。忻州市源始高粱白酒業(yè)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0900MA0HNCGD9D,企業(yè)法人胡培麗,目前企業(yè)處于開業(yè)狀態(tài)。忻州市源始高粱白酒業(yè)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銷售:酒,酒具;食品經營:飲料、奶制品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yè)的注冊資本屬于一般。通過百度企業(yè)信用查看忻州市源始高粱白酒業(yè)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1}
3,山西忻州特產有哪些啊
山西土特產介紹 1, 汾州核桃 山西
汾酒 靈丘莜麥面 運城池鹽 大蒜 黃河鯉魚 山西香醋
竹葉青酒 稷山板棗 木版年畫2, 菖蒲酒 玉堂春酒 沁州黃小米 大同火鍋 北芪黃酒 晉祠大米 平遙牛肉 聞喜煮餅 太谷壺瓶棗 3,恒山白酒 六味齋醬肉 山西熏醋 運城相棗 上黨臘味驢肉 汾州核桃【忻州】1,忻州古稱“秀容”,簡稱“忻”,別稱“欣”,素有“晉北鎖鑰”之稱,為山西省省轄市。地處山西省北中部,北鄰大同、朔州、呼和浩特,南毗太原、呂梁、陽泉,西隔黃河與陜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相望,東倚太行山與河北石家莊、保定接壤。 2,忻州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主要河流有黃河、汾河、滹沱河、桑干河等,轄區(qū)國土總面積25472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311.44萬人(2013年)。 3,忻州是旅游熱區(qū),擁有佛教圣地五臺山,“九塞尊崇第一關”的雁門關等著名景點;擁有“摔跤之鄉(xiāng)”、“中國八音之鄉(xiāng)”、“中國雜糧之都”、“雙擁模范城”“中國觀光旅游投資競爭力百強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代縣”、“中國最佳生態(tài)休閑旅游示范城市”、“國家智慧城市”等城市名片。
{2}
4,忻州特曲酒的規(guī)模
規(guī)模:銷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內蒙古等地。忻州特曲酒的誕生地是忻州地區(qū)酒廠,這里的釀酒歷史同樣十分悠久,早在宋代的時候人們就熱衷于釀酒了,據《熙寧酒課》載:當時忻州酒課達“五萬貫以上”。清代釀有“燒酒、黃酒”。1949年在酒坊舊址上建成地區(qū)酒廠。1980年投產此酒。僅四年就獲得輕工業(yè)部酒類質量大賽銀杯獎,不論從底蘊還是品質上,都屬上乘。特點:忻州特曲酒屬清香型麩曲白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純正,酒體醇厚,入口綿軟,微甜爽怡,飲后余香,回味悠長。酒度為54°,是不錯的一款好酒?;拘畔?、原料:以本地高粱為原料。2、釀造:以多菌種制成麩曲、酒母為糖化發(fā)酵劑,采用傳統清渣清蒸工藝,經地缸低溫發(fā)酵,蒸餾取酒,陳釀勾兌等工序而釀成。3、榮譽:萬水泉牌忻州特曲酒于1984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同年獲輕工業(yè)部酒類質量大賽銀杯獎。
5,定襄的特產有哪些
定襄蒸肉,傳統名吃,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原為宮廷御膳秘方配置,歷代宮廷御苑將它視為珍品。后流入民間,遂成筵席佳肴。 歷史:定襄蒸肉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原為宮廷御膳房秘方配置,并為歷史宮廷視為珍品。金朝著名詩人忻州遺山曾贊道:“銀點和合翻玉屑,五味俱全共和調,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有此能多少?” 工藝:其配方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精制淀粉、精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采取特殊方法精制而成。 特點:具有肉香撲鼻、口感綿潤、回味無窮、多食不膩等特點。 功效:經常食用,既可補充體內必要之多種營養(yǎng)成份,又可克服肉類食品高脂肪、高膽固醇等不足。是家用、宴席、旅餐之理想菜肴,也是旅行野餐之方便食品,更可做訪親探友之饋贈禮品。定襄蒸肉集團有限公司所產蒸肉色鮮味正,享譽遠近。不僅繼承了百年老店的傳統秘方,而且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采用先進工藝,使蒸肉檔次更高,品質更佳。定襄蒸肉涼拌切片口感清香,令人回味無窮;加熱切成塊入口即化,味香迷仙。不僅可以為餐廳酒樓多添一道名菜,而且也是酒吧、夜總會等提供小食當中的又一精品。定襄蒸肉也讓每一位中國人的早餐更方便,更有營養(yǎng)。健康生活每一天。蒸肉法蘭 蒸肉 紅棗 醋 蒸肉特好
6,山西特產有什么
山西特產有平遙牛肉、汾酒、山西老陳醋、廣靈豆腐干、聞喜煮餅等,具體內容如下:1、平遙牛肉平遙牛肉久負盛名,起源年代無考,清代時已譽滿三晉。平遙牛肉,傳統制作工藝獨特,從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漬、鍋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鹽、用水以至加工的節(jié)氣時令等,都十分講究。所產牛肉,色澤紅潤,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醇香可口。2、汾酒汾酒,中國傳統名酒,屬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產于山西省汾陽市
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汾酒以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后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3、山西老陳醋山西老陳醋是山西省的地方傳統名產,屬于中國四大名醋之一,它的生產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山西老陳醋以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征著稱于世。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以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征著稱于世。山西老陳醋色澤呈醬紅色,食之綿、酸、香、甜、鮮。 4、廣靈豆腐干五香豆腐干是山西北部地區(qū)廣靈縣的特色傳統名產,已有100多年的制作歷史,享譽雁北、大同、河北等地。這種五香豆腐干為條狀,色澤白里透黃,質地硬中有韌,成香耐嚼,越嚼越香。在1981年山西省副食品鑒定會上,獲出口產品第一名。5、聞喜煮餅聞喜煮餅是一種山西省的地方傳統名點,正宗聞喜煮餅多產于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在山西有著餅點之王的美譽,又有國式糕點絕產之美稱。
7,山西陳醋出名嗎
山西人愛吃醋可稱得上全國之最,在民間有“無醋不成味”之說。山西的調味品,第一位的便是醋,醋在山西老百姓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是吃面條、炒菜或拌涼菜,拿起醋瓶“咕咚”倒幾下,直到有撲鼻而來的醋香,這樣才過癮。在部隊,有的山西籍戰(zhàn)友干脆將醋直接倒入熱氣騰騰的米飯,一攪和,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了。久而久之,我們也被同化了。前不久到一家小吃店,我要了一大碗莆仙鹵面,順便要了點醋,老板很善意地提醒我,說米醋很酸,當我面不改色地吃起剛倒了小半壺所謂“很酸的米醋”的鹵面時,他很驚訝地看著我。我想我可能是該店歷史上吃醋最厲害的一個顧客吧?。ó斎贿@是后話了。)
山西人愛吃醋,普通農家?guī)缀醵紩劥?。作為醋的故鄉(xiāng),在民間至今仍有做醋的遺風。2004年8月,我們部隊外出駐訓期間,在山西省陽曲縣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我見到了“家家有醋缸,人人當醋匠”的情景。老鄉(xiāng)們經常在烈日之下,放一口麻紙悶著的大缸,在用“老醯兒”(制醋的醴子)曬醋,并且跟著太陽光不斷搬動著醋缸。我好奇地問一位老伯:醋和酒差不多,但似乎我們沒聽過有曬醋這一說法?老伯用帶有濃重口音的山西話說:“新釀的醋可以食用但不醇厚,要經過一年以上的陳放。酒的陳放是裝壇、密封、窖存,而醋的陳放卻是大缸開口,露天存放,自然揮發(fā)。一年后,十斤的醋只剩下不到三斤,如果在烈日下曬一曬味道就更香更綿了……”
制醋食醋成了山西人的一大嗜好,山西人釀醋技術日臻精湛。山西最好的醋當屬太原市清徐縣的老陳醋了。清徐縣距太原市十八公里,是羅貫中的故鄉(xiāng),也是山西省最大的產醋地,有“醋都”之稱。山西做醋的歷史有4000多年,清徐是山西老陳醋的正宗發(fā)源地,也是中華食醋的發(fā)祥地。相傳帝堯定都堯(今天清徐縣堯城村)后,采摘瑞草以釀苦酒,這就是人類最早的醋了。
清徐老陳醋以顆粒飽滿、含淀粉量高的優(yōu)質高梁為主要原料,配料有:大曲、谷糖、麥麩、食鹽和花椒。經過熏制、發(fā)酵等工序,制成色澤黑紫、體態(tài)清亮、鮮明誘人的老醯(老陳醋的別稱)。老陳醋關鍵在“陳”,存放時間越長越好,越久越香酸。擰開陳釀的老醯瓶蓋,那香酸濃郁的氣息立即撲鼻而來,滴入碗里打一個圈,便均勻地粘在碗邊。品嘗一口,感到:“甜綿香酸”,酸得柔和、長久、可口,酸得發(fā)甜、發(fā)綿、發(fā)香,回味無窮。
除了清徐的老陳醋,山西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醋。比如大同的米醋、忻州的紅糧皮醋、河津的柿子醋、晉中的大曲醋以及各地釀制的玉米醋、果子醋、酒糟醋、紅薯醋等等,據統計共有二十多種釀醋品種。
8,山西只有汾酒內行這4款酒各個不比汾酒差你喝過幾款
江湖中有這樣一個傳說: 喝酒必汾,汾酒必喝! 唐代這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备亲尯芏嗳擞涀×朔诰?。 汾酒 歷史 悠久,以清香優(yōu)雅、甘甜協調、余韻爽凈為特點,與
五糧液、
茅臺、
西鳳并稱“四大名酒”。 但是,山西除了汾酒,就沒有值得一提的好酒嗎? 今天就給大家精心挑選4款山西“地方酒”,不比汾酒差多少,看看你都喝過哪幾款! 1、竹葉青45度 作為一款保健酒,一經釀出,備受好評。 酒體略帶金黃,澄亮透明,乍一看和竹葉茶有些相仿,也難怪很多年輕人將它視為酒精飲料。 雖使用汾酒作為基酒,但和汾酒能很明顯區(qū)分開,回味甘甜柔順,飲入胃中,酒液瞬間滑向五臟六腑。 細看下,酒液偏青碧色,單手輕輕振蕩后,酒花綿密,經久不散,正是純糧食白酒的典型特點之一。 2、潞酒 山西有這樣一句話,“南潞北汾”。 以當地高品質高粱為原料,優(yōu)質大麥、小紅豆制曲發(fā)酵,出酒后,清香醇厚、柔綿純正,帶有很濃的梨花香,入口綿軟,甘甜爽凈。 不過對于潞酒,酒友們的評價可謂是兩極分化。 有人說潞酒老酒味濃,品之綿甜醇厚,也有人覺得“土腥味”重。 其實這兩種味道是同一種,主要取決于其獨特的“酒海”貯存方式。 3、忻州特曲酒 這款酒是清香型麩曲酒,產自山西忻州,宋代時釀酒工藝就已經十分成熟。 1949年在酒廠舊址重新建廠,1980年投產,僅四年就獲得輕工業(yè)部酒類質量大賽銀杯獎,不論從底蘊還是品質上,都屬上乘。 酒液純凈無雜色,口感清香綿柔,甘甜爽口,飲后杯中余香持久。 4、桑落酒 “河東桑河坊有井,每至桑落時,取水釀酒甚美,故名桑落酒?!? ——出自清代《勝飲篇》。 這款酒產自山西省運城市永濟,以山泉水,優(yōu)質高粱為原料,酒曲選用大麥、豌豆、綠豆,使用清蒸原輔料、清渣發(fā)酵等工藝。 酒體純凈無暇、透亮見底、清香優(yōu)雅,品之酒體醇厚,綿甜爽口。 從以上4款山西本地酒,不管是從釀造史還是工藝上來講,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純釀。 近年來醬香酒的“呼聲”不斷高漲,以山西酒為代表的清香酒,和以“茅系”為代表的醬香酒,兩者區(qū)別在哪。 醬香酒主要以高粱、小麥等高營養(yǎng)谷類作物為原料,堆積發(fā)酵,經過多次蒸煮、發(fā)酵、取酒,貯存期在3年以上。 清香酒除了使用高粱,還會使用豌豆、大麥、大豆等作曲,中溫制曲,貯存期為一年,成酒速度快,成本較之醬香酒低上不少。 因此汾酒的“好價”,也是不少酒友追捧它的很重要一點。 醬香型酒,又被稱之為“茅香型酒”,工藝繁瑣,不少人垂涎醬香酒醇厚的酒香,卻怕價格難以承受。 事實上,醬香酒貴不是絕對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款價格低廉,品質上乘的“醬香口糧酒”。 ——君中元私藏酒 釀酒人是曾傳政,師從于茅臺終身榮譽廠長李興發(fā)。 秉承著“匠人思想”,釀酒人認為 “好酒不怕巷子深” ,將所有的精力、財力放在了酒的釀制上,忽視宣傳的重要性,導致很少有新人知道這款酒。 不過,正是因為酒質過硬,嘗過的人都贊不絕口,靠著老客復購,知名度也慢慢擴散開,97年普金總統訪華時,嘗之贊許有加,并放置
釣魚臺國賓館留念。 這款酒的原料,甄選 紅纓子糯高粱,優(yōu)質小麥 ,搭配“美酒河”之稱的 赤水河水 。 采用茅臺古法釀制工藝,新酒還需窖藏10年才可出窖。 酒液: 微黃澄亮,似琥珀般透亮,酒液飽滿,酒花顆顆飽滿,圓潤似珍珠。 口感: 醬香醇厚,入口爆香,甘潤不辣嗓,酒香縈繞在舌間,醬香中帶有焦香、窖香,酒味協調,尾味厚重,咽下肚后幾分鐘,嘴里面還有酒香味,“瓊漿玉液”也不過如此! 其實,兩種香型的白酒均是純糧食釀造而成,若非要比出個一二,確實沒有必要。 正所謂“食無定味,適口者珍”,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你認為呢?
9,山西忻州特產有哪些
忻州高粱: 忻州素稱“高梁之鄉(xiāng)”。忻州高粱不僅種植歷史悠久,而且面積較大,特點是粒大、顆勻、色鮮、皮薄、適口性好、營養(yǎng)價值高。 高粱是忻州人民喜好的主要食糧之一,忻州高粱面以白、細、精而聞名。其作法:先用開水將高粱淘煮,然后晾干磨面,食用時用開水和面,可做多種食品,尤以高粱面魚魚為最佳。 高粱又是當地釀制酒、醋及粉條的主要原料,高粱稈還是造紙的重要原料。 代縣辣椒: 代縣與河北望都、陜西耀縣、河南水城為我國辣椒的四大產地。代縣辣椒分干椒與甜椒兩種,而以干椒著稱。品種有羊角辣椒、關辣椒、柿子辣椒等,其中,羊角辣椒最馳名。它以色鮮紅、肉厚、果實大、含籽少、油性大、辣味強被稱贊為“看去顏色喜人、吃起來辣得過癮?!弊?957年出口以來,受到美國、日本、西歐等國及港澳等地區(qū)的歡迎。 繁峙黃芪: 繁峙黃芪,因產于北岳恒山亦稱“恒山北芪”。繁峙黃芪,色澤光,外皮美,心黃,空心小,條粗而長,無叉枝,粉性飽滿,含糖率高。黃芪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味甘,性溫,是補氣的要藥,有固表止汗、托瘡生肌的作用。醫(yī)學還認為北芪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治療因化學物質及放射線接觸,或原因不明的白細胞減少癥。被譽為我國的王牌正品。遠銷南方諸省及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港澳等地。 同川梨: 產于原平縣上莊、東社、南白鄉(xiāng),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有一株老梨樹為唐代所栽,至今還年產梨200多斤。農歷四月初六的"梨花會"始于北魏,古人曾贊美同川梨“十里香風吹不斷,萬株晴雪綻梨”,并譽為“金瓜”,列人貢品。 同川梨色澤鮮黃,皮薄質細,核小汁多,香味醇厚,含糖量7--13%之間,含酸量0.1--1%之間,梨呈扁圓形,平均果重三兩左右,外形美觀,果面黃綠,向陽面有時帶有紅暈,貯藏后變?yōu)辄S色,由于果面有層極厚的蠟質好像一層油,故稱之為油梨。油梨果肉白色,甜而微酸,稍有香味,現在遠銷國內和蒙古、蘇聯、加拿大、新加坡及港澳等國家和地區(qū)。 保德油棗: 保德油棗,產于沿黃河一帶的天然溝壑中,山谷中,日照強,雨量小,氣溫高,十分干燥,有利于油棗生長。據考證,保德縣栽植棗樹已有11OO年的歷史,相傳,清朝康熙皇帝出巡路經保德時,在馮家川念盤兒嘗過紅棗,夸贊棗兒油性大,稱為“油棗”。 保德油棗的特點是:個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色澤深紅、油光閃亮,含糖57.9%,果實制干后富有彈性,掰開后可拉三至四厘米長的細絲。它易貯藏,易運輸。經加工后的油棗深紫油潤,皮薄質細,形大無核,棗肉肥美細膩,有一種特殊香味。鮮棗用酒泡制為貴妃棗,俗稱醉棗,酒芳棗香,風味特殊。油棗作為中藥有健胃、補脾、助腎的功能。 河曲紅果: 晉西北的河曲一帶盛產形似山楂的小果,名叫紅果,亦叫醉果,當地群眾稱之為海紅和海棠。清朝的黃宅中特為河曲醉果寫了一首詩:"秋林小摘采盈筐,酒浸瓶罌味更苦。自耐寒酸經醞釀,記從園圃飽風霜。堆盤磊落雞心赤,出甕圓勻馬乳香。鄉(xiāng)里小兒紅上頰,喚來渾議醉檳榔。這首詩具體描寫了醉果生長和加工的過程、形狀和味道,富有生活氣息。紅果是一種小果樹,已有三百年左右歷史。紅果樹開白花,果實呈粉紅狀或呈微黃,果實如雞心石,鮮紅美艷,甜酸可口。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果干、醉果、果丹皮、糖葫蘆及醬、酒、醋、罐頭等。 五臺山硯: 簡稱“臺硯”,因取石料于文山,亦名文山石硯。 五臺山硯石料分黑、綠、紅、紫四種。黑如漆、綠如葉、紅如丹、紫如肝,顏色純凈美觀。石硯生產始于明代,有段硯、鳳硯、崞硯之別。臺硯石紋猶如五臺山傲霜的松枝柏葉,遒勁疏朗,剛中有柔;質地細膩不滑,叩之無聲,性涼如冰;用之發(fā)墨快,水墨交融,濃淡相宜,汁不易于,揮毫益墨,得心應手,向為文人學士書家所傾愛。 澄泥硯: 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用特種膠泥加工燒制而成。因燒過程及時間不同,可以是多種顏色,有的一硯多色,尤其講究雕刻技術,有浮雕、半起胎、立體、過通等品種。硯體形有圓、橢圓、半圓、正方、長方、隨意形的。雕式有號、耳瓶、二龜坐浪、海獸哮月、八怪斗水、仿古石渠閣瓦等立體硯。平面雕刻有山水人物、草樹花卉、走獸飛禽;又有犀牛望月、臺山白塔、嫦娥奔月等。這些雕硯刀筆凝練,技藝精湛,狀物摹態(tài),形象畢肖,靈通活脫,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頭,既是文房中實用的四寶之一,又是供觀賞的藝術珍品,中外游客多購置以作留念。 代縣木器: 歷史上代縣木器工藝已發(fā)展到高超卓越的境地。代縣木器產品、種類繁多、款式新穎、工藝精湛。以箱、柜、桌、椅為主,多次參加“廣交會”展出。為全省水器行業(yè)之冠?!巴乒馄帷蹦酒魍怃N日本、法國、美國及香港等地,深受外商青睞。為全省水器行業(yè)之冠。"推光漆木器外銷日本、法國、美國及香港等地,深受外商青睞。 代縣木器制作,技術上要求十分嚴格,選料考究,工序復雜。推光漆木器有八道工序:制坯、披麻、刮泥、油漆、推光彩畫、罩漆、銅工。圖案新穎、構圖精巧,內容豐富,色彩艷麗,彩畫圖案不僅有傳統的仕女、八仙、羅漢、山水花鳥、五福四喜、天官賜福、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而且有富于地方特色的名山盛景,如云岡風貌、楊家將等,使人百看不厭。 繁峙疤餅: 疤餅,因餅上遍布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餅,始制于明代。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雞蛋及蘇打等。制作時,將和好的面搟成直徑約半尺左右的薄餅,烘烤在鐵鍋內。在鐵鍋內鋪一層磁砂,放一層餅,進行烘烙。熟后的圓餅呈金黃色,面皮上均勻地布滿圓形小坑,狀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質酥脆,為別具一格的風味餅食。 代縣麻片: 代縣麻片,在清代頗有名聲,并有面鋪專營此業(yè),生意興隆。其片有二寸長,半寸寬,色淡黃,薄如葉,質脆味香,馳譽省內外。暇時小食三片五片,美口止饑,耐人尋味。麻片選料嚴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仁、純麻油或葫油、良好的蜂蜜與白糖,其做法是,將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搟皮、涂蜜、撒芝麻,然后上鍋烘烙。制作精細,遂為佳品。 原平鍋魁: 原平鍋魁因在歷史上奪得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使人久食不厭。 忻州瓦酥: 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制作始于明末清初。 瓦酥,約長10厘米,寬4厘米,厚0.5厘米,內外皆呈金黃色,水印"忻州瓦酥字樣。其質酥脆,味甜香郁,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可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制作瓦酥選用精粉、純蛋黃、上等食油、細砂糖為料。和面配料亦有特殊的講究,精細的要求。成形時用模托就,再經油炸,出鍋后壓制成瓦狀。近年忻州名食瓦酥獲新生,大量應市,曾被省商業(yè)系統評為最佳食品。 神池麻花: 神池麻花,于食品業(yè)著稱甚久,蜚聲北方各地。其配料是酵肥三份,面粉四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堿少許。炸時用上好葫油,要清澈澄凈,以不起沫、不冒大煙為宜。 神池麻花看去色鮮而美,聞之撲鼻而香,吃起來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無窮。 莜面窩窩: 莜面,是由莜麥加工磨制而成的,是忻州地區(qū)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莜面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的鈣、磷、鐵、核黃素都相當多。莜面窩窩的做法是,將莜面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后,挨個站立并排在籠內酷似蜂窩。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保德碗托: 保德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面碗托,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為忻州地區(qū)風味小吃之上品。 碗托的制法,是將蕎麥精粉用鹽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調成糊狀,盛于碗內,用急火蒸至半熟時,攪動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卻即成。養(yǎng)面碗托宜涼調,宜熱燴,或燒以素湯,或拌以肉醬。不僅是待客之佳肴,還有疏通腸胃,清燥熱,利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無不以一嘗為快?,F保德縣城專營此業(yè)者甚多,還有在外地設攤應市,深受食客贊賞。 黃河鯉魚: 黃河經過內蒙古托克托縣的河口鎮(zhèn)后,急轉直下,流經忻州地區(qū)偏關、河曲、保德。這一段河水彎彎曲曲,時寬時窄,既有天選地設的安靜環(huán)境,又有上游沖擊沉淀的營養(yǎng)物質。黃河鯉魚尤以保德縣天橋峽及河曲縣唐家會一帶所產最負盛名,其特點是嘴大、鱗少,脊梁上有一道紅線,肉肥味美,獨具風味。捕魚盛期在清明時節(jié),謂之“開河魚”。黃河鯉魚,一般1.5公斤,大可2~3公斤。據傳古時天橋每年捕魚可獲萬斤。自明代以來,黃河鯉魚被列為貢品。求采納
10,山西省產哪些白酒
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qū),省會太原,山西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地方,同時也是中國白酒文化生根發(fā)芽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酒文化的發(fā)源地,清香型白酒的盛產地!唐代杰出的詩人杜牧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备浅闪饲Ч沤^唱。汾酒,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屬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以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制成的糖化發(fā)酵劑,采用“清蒸二次清”的獨特釀造工藝。酒液入口香綿、甜潤、醇厚、爽洌,飲后回味悠長,酒力強勁而無刺激性,使人心悅神怡。全國著名的微生物和發(fā)酵專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釀造的工藝歸結為"七大秘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濕,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汾酒是中國白酒釀造歷史最長的杰出品種之一(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是中國傳統名酒,號稱是中國白酒始祖,連續(xù)五次榮獲“國家名酒”稱號。
汾陽王,產自山西省汾陽市,清香型白酒, 以本地優(yōu)質紅高梁為原料,以大麥、豌豆配方制曲為糖化劑和發(fā)酵劑,采用千年清香型大曲酒的傳統生產工藝,地缸發(fā)酵,緩火蒸餾,陶缸貯存,精心勾兌而成,酒體具有清雅純正,綿甜爽凈,酒體豐滿,余 味悠長的典型風格。并屢次榮獲山西省名牌產品、山西省著名商標、消費指導品牌等榮譽稱號。六曲香,產自山西省祁縣,清香型白酒,以當地盛產的優(yōu)質高粱為主料,以谷糠、稻殼為輔料,選用生香酵母、酒精酵母、白地霉、擬內抱霉、3*4309曲露、紅曲露等十二個菌種釀制,其中因選用六個菌種制麩曲,香味異常,故稱“六曲香”。其釀造工藝獨特,采用各個菌種單獨培養(yǎng),混合使用。酒體清亮透明,清香純正,醇和爽口,綿軟回甜,飲后余香。連續(xù)榮獲國家優(yōu)質酒、國家優(yōu)質產品銀質獎,山西省名酒等榮譽稱號。潞酒,產自山西省長治市,清香型白酒,山西省的傳統名酒,已有300年以上的歷史。以當地優(yōu)質高粱為原料,用優(yōu)質大麥、小紅豆制成大曲為糖化發(fā)酵劑,使用地缸分離,適溫發(fā)酵,清蒸續(xù)渣,經分段接酒,貯存老熟等工藝,精細勾兌而成,得到酒體無色透明、清香醇正、綿軟醇厚、余香較長。羊羔酒,山西孝義,清香型白酒,中華傳統名酒,起源于漢魏,興盛于唐宋,該酒是精選優(yōu)質高粱為主要原料,在釀造工藝中添加了羊羔肉、同木香、杏仁等近十種原料,經過蒸、煮、攪拌、糖化、發(fā)酵等二十道工序精心釀制而成。口感甘甜,少膻氣,極其醇厚綿甜、酒香濃郁,桑落,產自山西省運城市永濟,清香型白酒,是我國傳統名酒之一。該酒以優(yōu)質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綠豆制成青茬大曲為糖化發(fā)酵劑,采用清蒸原輔料、清渣發(fā)酵、清蒸二次的工藝,經過品評、勾兌、包裝而成。桑落酒為清香大曲,酒質清香醇,入口綿甜,回味悠遠,為傳統清香型的上乘白酒。甘泉酒,產自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清香型白酒,該酒酒質無色,透明清亮,味道清香純正,甘甜爽口,余凈味長,曾獲農牧漁業(yè)部優(yōu)質產品,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等稱號。(很多地方也有叫做甘泉酒的,每個的地方的也各有特色,山西的甘泉酒現走向了衰落)太原特曲,山西太原,清香型白酒,選用優(yōu)質高粱為原料,以多菌種麩曲為糖化發(fā)酵劑。繼承傳統釀造方法,結合現代科學釀酒工藝,經清蒸餾酒、悶渣配醅、適當發(fā)酵等工序釀制而成。此酒無色透明、清香純正、醇和綿甜、回味爽凈,具有清香型白酒的特點。曾被稱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稱號。汾雁香,山西新絳,清香型白酒,以優(yōu)質高粱為主料,以玉米芯為輔料,采用18種微生物單獨培養(yǎng),混合使用,共同發(fā)酵。采用清蒸混入老五瓶的傳統操作,原料、輔料清蒸,清蒸流酒,回醅發(fā)酵,發(fā)酵期長達10天,然后經緩火蒸餾,掐頭去尾,因而,酒質無色透明、清香純正純凈、入口綿順、落口余香,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名酒。梨花春,山西省朔州市應縣,清香型白酒,釀酒歷史悠久,起源于漢族獨特的傳統釀造技藝,又集合少數民族釀酒技藝中汲取的先進經驗。以應州東上寨出產的“狼尾巴”高粱為原料,用標準篩篩去雜質和蓖糧,然后進行粉碎、配料、潤料和拌料、蒸煮糊化、冷散、加曲、加水堆積,入池發(fā)酵、出池蒸酒8個工序。梨花春酒的釀造工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蒸餾傳統釀造技藝項目。晉陽酒,太原市清徐縣,清香型白酒,清亮透明,清香純正,入口綿軟,喉舌舒暢,甘洌爽口,飯后余香。玉堂春,山西省洪洞縣,清香型白酒,酒質醇厚微甜,酒性柔綿,清香爽口,色清透明,甘凈綿爽,味香醇厚。恒山
老白干,山西省渾源縣,清香型,以高粱和黃氏為原料,低溫青曲為糖化發(fā)酵劑,遵守獨特的生產工藝,清蒸原副料,低溫發(fā)酵,定溫蒸餾,量質摘酒,陳貯老熟,精心勾兌而成。酒體晶瑩透明、清香味正、醇和綿軟、回甜爽口,色、香、味俱佳,為山西省傳統名酒。呂梁山酒,山西方山,清香型白酒。堡子酒,山西榆次,清香型,精選高粱、大麥、豌豆為原料,精濾西窯天然礦泉之水,精心釀制。竹葉青,山西汾陽,清香型,是中國古老的傳統保健名酒,其歷史可追溯到南北朝。它以優(yōu)質汾酒為基酒,保留了竹葉的特色,配以十余種名貴藥材采用獨特生產工藝加工而成。酒體顏色金黃碧翠,有晶體感,酒烈度不大,飲后使人心曠神怡,且有潤肝健體的功效。
白玉汾酒,以汾酒作底,與中藥材“紫油桂”混合浸泡,蒸餾提香,加糖液調配,經陳貯、過濾、勾兌、品評等工序配制而成,酒質無色,澄清透明,肉桂芳香濃郁,協調,口感舒暢豐滿,醇厚爽口。西山的酒,不僅僅是酒,更承載了中國北方不同時期的習俗風尚,農耕文化,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釀酒技藝,具有鮮明的地域之文化特征。上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當地的白酒還是比較有歷史、有名氣的,了解的哥們可以在下方補充,我們一起交流。作者:小六deyujiuye666
11,忻州的特產有哪些
忻州的特產1 莜面栲栳栳2 薯蕷3 海紅果4 蔥花烙餅5 定襄面塑6 保德碗托7 砍三刀8 線麻9 大同銅器10 炕圍畫11 岢嵐紅蕓豆12 神池月餅供參考 希望對您有幫助甜糯玉米蕎面河撈代縣木器:歷史上代縣木器工藝已發(fā)展到高超卓越的境地。代縣木器產品、種類繁多、款式新穎、工藝精湛。以箱、柜、桌、椅為主,多次參加“廣交會”展出。為全省水器行業(yè)之冠。“推光漆”木器外銷日本、法國、美國及香港等地,深受外商青睞。 代縣木器制作,技術上要求十分嚴格,選料考究,工序復雜?!巴乒馄帷蹦酒饔邪说拦ば颍褐婆?、披麻、刮泥、油漆、推光彩畫、罩漆、銅工。圖案新穎、構圖精巧,內容豐富,色彩艷麗,彩畫圖案不僅有傳統的仕女、八仙、羅漢、山水花鳥、五福四喜、天官賜福、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而且有富于地方特色的名山盛景,如云岡風貌、楊家將等,使人百看不厭。 繁峙疤餅:疤餅,因餅上遍布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餅,始制于明代。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雞蛋及蘇打等。制作時,將和好的面搟成直徑約半尺左右的薄餅,烘烤在鐵鍋內。在鐵鍋內鋪一層磁砂,放一層餅,進行烘烙。熟后的圓餅呈金黃色,面皮上均勻地布滿圓形小坑,狀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質酥脆,為別具一格的風味餅食。 代縣麻片:代縣麻片,在清代頗有名聲,并有面鋪專營此業(yè),生意興隆。其片有二寸長,半寸寬,色淡黃,薄如葉,質脆味香,馳譽省內外。暇時小食三片五片,美口止饑,耐人尋味。麻片選料嚴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仁、純麻油或葫油、良好的蜂蜜與白糖,其做法是,將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搟皮、涂蜜、撒芝麻,然后上鍋烘烙。制作精細,遂為佳品。 原平鍋魁:原平鍋魁因在歷史上奪得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使人久食不厭。 忻州瓦酥: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制作始于明末清初。瓦酥,約長10厘米,寬4厘米,厚0.5厘米,內外皆呈金黃色,水印“忻州瓦酥”字樣。其質酥脆,味甜香郁,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可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制作瓦酥選用精粉、純蛋黃、上等食油、細砂糖為料。和面配料亦有特殊的講究,精細的要求。成形時用模托就,再經油炸,出鍋后壓制成瓦狀。近年忻州名食瓦酥獲新生,大量應市,曾被省商業(yè)系統評為最佳食品。 神池麻花:神池麻花,于食品業(yè)著稱甚久,蜚聲北方各地。其配料是酵肥三份,面粉四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堿少許。炸時用上好葫油,要清澈澄凈,以不起沫、不冒大煙為宜。神池麻花看去色鮮而美,聞之撲鼻而香,吃起來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無窮。 莜面窩窩:莜面,是由莜麥加工磨制而成的,是忻州地區(qū)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莜面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的鈣、磷、鐵、核黃素都相當多。莜面窩窩的做法是,將莜面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后,挨個站立并排在籠內酷似蜂窩。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保德碗托:保德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面碗托,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為忻州地區(qū)風味小吃之上品。碗托的制法,是將蕎麥精粉用鹽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調成糊狀,盛于碗內,用急火蒸至半熟時,攪動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卻即成。養(yǎng)面碗托宜涼調,宜熱燴,或燒以素湯,或拌以肉醬。不僅是待客之佳肴,還有疏通腸胃,清燥熱,利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無不以一嘗為快?,F保德縣城專營此業(yè)者甚多,還有在外地設攤應市,深受食客贊賞。忻州高粱:忻州素稱“高梁之鄉(xiāng)”。忻州高粱不僅種植歷史悠久,而且面積較大,特點是粒大、顆勻、色鮮、皮薄、適口性好、營養(yǎng)價值高。 高粱是忻州人民喜好的主要食糧之一,忻州高粱面以白、細、精而聞名。其作法:先用開水將高粱淘煮,然后晾干磨面,食用時用開水和面,可做多種食品,尤以高粱面魚魚為最佳。 高粱又是當地釀制酒、醋及粉條的主要原料,高粱稈還是造紙的重要原料。 代縣辣椒:代縣與河北望都、陜西耀縣、河南水城為我國辣椒的四大產地。代縣辣椒分干椒與甜椒兩種,而以干椒著稱。品種有羊角辣椒、關辣椒、柿子辣椒等,其中,羊角辣椒最馳名。它以色鮮紅、肉厚、果實大、含籽少、油性大、辣味強被稱贊為“看去顏色喜人、吃起來辣得過癮。”自1957年出口以來,受到美國、日本、西歐等國及港澳等地區(qū)的歡迎。 繁峙黃芪:繁峙黃芪,因產于北岳恒山亦稱“恒山北芪”。繁峙黃芪,色澤光,外皮美,心黃,空心小,條粗而長,無叉枝,粉性飽滿,含糖率高。黃芪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味甘,性溫,是補氣的要藥,有固表止汗、托瘡生肌的作用。醫(yī)學還認為北芪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治療因化學物質及放射線接觸,或原因不明的白細胞減少癥。被譽為我國的王牌正品。遠銷南方諸省及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港澳等地。 同川梨:產于原平縣上莊、東社、南白鄉(xiāng),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有一株老梨樹為唐代所栽,至今還年產梨200多斤。農歷四月初六的"梨花會"始于北魏,古人曾贊美同川梨“十里香風吹不斷,萬株晴雪綻梨”,并譽為“金瓜”,列人貢品。 同川梨色澤鮮黃,皮薄質細,核小汁多,香味醇厚,含糖量7--13%之間,含酸量0.1--1%之間,梨呈扁圓形,平均果重三兩左右,外形美觀,果面黃綠,向陽面有時帶有紅暈,貯藏后變?yōu)辄S色,由于果面有層極厚的蠟質好像一層油,故稱之為油梨。油梨果肉白色,甜而微酸,稍有香味,現在遠銷國內和蒙古、蘇聯、加拿大、新加坡及港澳等國家和地區(qū)。 保德油棗:保德油棗,產于沿黃河一帶的天然溝壑中,山谷中,日照強,雨量小,氣溫高,十分干燥,有利于油棗生長。據考證,保德縣栽植棗樹已有11oo年的歷史,相傳,清朝康熙皇帝出巡路經保德時,在馮家川念盤兒嘗過紅棗,夸贊棗兒油性大,稱為“油棗”。 保德油棗的特點是:個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色澤深紅、油光閃亮,含糖57.9%,果實制干后富有彈性,掰開后可拉三至四厘米長的細絲。它易貯藏,易運輸。經加工后的油棗深紫油潤,皮薄質細,形大無核,棗肉肥美細膩,有一種特殊香味。鮮棗用酒泡制為貴妃棗,俗稱醉棗,酒芳棗香,風味特殊。油棗作為中藥有健胃、補脾、助腎的功能。 河曲紅果:晉西北的河曲一帶盛產形似山楂的小果,名叫紅果,亦叫醉果,當地群眾稱之為海紅和海棠。清朝的黃宅中特為河曲醉果寫了一首詩:"秋林小摘采盈筐,酒浸瓶罌味更苦。自耐寒酸經醞釀,記從園圃飽風霜。堆盤磊落雞心赤,出甕圓勻馬乳香。鄉(xiāng)里小兒紅上頰,喚來渾議醉檳榔。這首詩具體描寫了醉果生長和加工的過程、形狀和味道,富有生活氣息。紅果是一種小果樹,已有三百年左右歷史。紅果樹開白花,果實呈粉紅狀或呈微黃,果實如雞心石,鮮紅美艷,甜酸可口。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果干、醉果、果丹皮、糖葫蘆及醬、酒、醋、罐頭等。 五臺山硯:簡稱“臺硯”,因取石料于文山,亦名文山石硯。 五臺山硯石料分黑、綠、紅、紫四種。黑如漆、綠如葉、紅如丹、紫如肝,顏色純凈美觀。石硯生產始于明代,有段硯、鳳硯、崞硯之別。臺硯石紋猶如五臺山傲霜的松枝柏葉,遒勁疏朗,剛中有柔;質地細膩不滑,叩之無聲,性涼如冰;用之發(fā)墨快,水墨交融,濃淡相宜,汁不易于,揮毫益墨,得心應手,向為文人學士書家所傾愛。 澄泥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用特種膠泥加工燒制而成。因燒過程及時間不同,可以是多種顏色,有的一硯多色,尤其講究雕刻技術,有浮雕、半起胎、立體、過通等品種。硯體形有圓、橢圓、半圓、正方、長方、隨意形的。雕式有號、耳瓶、二龜坐浪、海獸哮月、八怪斗水、仿古石渠閣瓦等立體硯。平面雕刻有山水人物、草樹花卉、走獸飛禽;又有犀牛望月、臺山白塔、嫦娥奔月等。這些雕硯刀筆凝練,技藝精湛,狀物摹態(tài),形象畢肖,靈通活脫,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頭,既是文房中實用的四寶之一,又是供觀賞的藝術珍品,中外游客多購置以作留念。 代縣木器:歷史上代縣木器工藝已發(fā)展到高超卓越的境地。代縣木器產品、種類繁多、款式新穎、工藝精湛。以箱、柜、桌、椅為主,多次參加“廣交會”展出。為全省水器行業(yè)之冠?!巴乒馄帷蹦酒魍怃N日本、法國、美國及香港等地,深受外商青睞。為全省水器行業(yè)之冠。"推光漆木器外銷日本、法國、美國及香港等地,深受外商青睞。 代縣木器制作,技術上要求十分嚴格,選料考究,工序復雜。推光漆木器有八道工序:制坯、披麻、刮泥、油漆、推光彩畫、罩漆、銅工。圖案新穎、構圖精巧,內容豐富,色彩艷麗,彩畫圖案不僅有傳統的仕女、八仙、羅漢、山水花鳥、五福四喜、天官賜福、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而且有富于地方特色的名山盛景,如云岡風貌、楊家將等,使人百看不厭。 繁峙疤餅:疤餅,因餅上遍布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餅,始制于明代。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雞蛋及蘇打等。制作時,將和好的面搟成直徑約半尺左右的薄餅,烘烤在鐵鍋內。在鐵鍋內鋪一層磁砂,放一層餅,進行烘烙。熟后的圓餅呈金黃色,面皮上均勻地布滿圓形小坑,狀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質酥脆,為別具一格的風味餅食。 代縣麻片:代縣麻片,在清代頗有名聲,并有面鋪專營此業(yè),生意興隆。其片有二寸長,半寸寬,色淡黃,薄如葉,質脆味香,馳譽省內外。暇時小食三片五片,美口止饑,耐人尋味。麻片選料嚴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仁、純麻油或葫油、良好的蜂蜜與白糖,其做法是,將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搟皮、涂蜜、撒芝麻,然后上鍋烘烙。制作精細,遂為佳品。 原平鍋魁:原平鍋魁因在歷史上奪得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使人久食不厭。 忻州瓦酥: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制作始于明末清初。 瓦酥,約長10厘米,寬4厘米,厚0.5厘米,內外皆呈金黃色,水印"忻州瓦酥字樣。其質酥脆,味甜香郁,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可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制作瓦酥選用精粉、純蛋黃、上等食油、細砂糖為料。和面配料亦有特殊的講究,精細的要求。成形時用模托就,再經油炸,出鍋后壓制成瓦狀。近年忻州名食瓦酥獲新生,大量應市,曾被省商業(yè)系統評為最佳食品。 神池麻花:神池麻花,于食品業(yè)著稱甚久,蜚聲北方各地。其配料是酵肥三份,面粉四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堿少許。炸時用上好葫油,要清澈澄凈,以不起沫、不冒大煙為宜。 神池麻花看去色鮮而美,聞之撲鼻而香,吃起來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無窮。 莜面窩窩:莜面,是由莜麥加工磨制而成的,是忻州地區(qū)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莜面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的鈣、磷、鐵、核黃素都相當多。莜面窩窩的做法是,將莜面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后,挨個站立并排在籠內酷似蜂窩。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保德碗托:保德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面碗托,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為忻州地區(qū)風味小吃之上品。 碗托的制法,是將蕎麥精粉用鹽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調成糊狀,盛于碗內,用急火蒸至半熟時,攪動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卻即成。養(yǎng)面碗托宜涼調,宜熱燴,或燒以素湯,或拌以肉醬。不僅是待客之佳肴,還有疏通腸胃,清燥熱,利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無不以一嘗為快。現保德縣城專營此業(yè)者甚多,還有在外地設攤應市,深受食客贊賞。 黃河鯉魚:黃河經過內蒙古托克托縣的河口鎮(zhèn)后,急轉直下,流經忻州地區(qū)偏關、河曲、保德。這一段河水彎彎曲曲,時寬時窄,既有天選地設的安靜環(huán)境,又有上游沖擊沉淀的營養(yǎng)物質。黃河鯉魚尤以保德縣天橋峽及河曲縣唐家會一帶所產最負盛名,其特點是嘴大、鱗少,脊梁上有一道紅線,肉肥味美,獨具風味。捕魚盛期在清明時節(jié),謂之“開河魚”。黃河鯉魚,一般1.5公斤,大可2~3公斤。據傳古時天橋每年捕魚可獲萬斤。自明代以來,黃河鯉魚被列為貢品。香椿
12,山西省地方名優(yōu)酒大全
記憶中你喝過的山西美酒,現在還有嗎?哪款山西酒讓你回味至今?下面一起來尋找曾經留在記憶中的那些山西美酒吧。 01 汾酒 歷 史: 產于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汾酒廠,汾陽古稱汾州,南北朝時產有“汾清”酒。清代以汾酒聞名于世,李汝珍在《鏡花緣》中列舉五十余種國內名酒,將“山西汾酒”排在首位。《汾陽縣志》載:“汾釀以出自盡善杏花村者最佳。”故后人借唐代杜牧《清明》中“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钡脑娋洌鳛橘濏灧诰?,以杏花村著稱于世。該村用于釀酒的古井至今猶存,井旁墻壁上刻有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傅山題寫的字匾“得造花香”,并有“申明亭酒泉記”石碑一座,刻有贊美井水“其味如醴,河東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祿俗梨春不足方其清冽?!? 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開設寶泉益酒坊。1912年后又設崇盛永和德厚成酒坊,三家常年生產汾酒。1915年寶泉益易名為義泉涌,將崇盛永和德厚成相繼并入。1919年太原成立晉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將義泉涌并入。其產品于1915年國貨展覽會上獲二等獎,同年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甲等大獎章,1928年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上獲一等、二等獎。自此揚名國外,成為國際上著名酒品之一。1947年晉裕公司破產。翌年又投入小型生產。1951年在原杏花村酒坊基礎上建成“杏花村酒廠”,以后逐年擴建,成為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白酒廠之一。 特 點: 汾酒為我國清香型白酒之典型代表,故人們又將這一香型俗稱“汾香型”。酒液無色透明,清香雅郁,入口醇厚綿柔而甘洌,余味清爽,回味悠長,酒度高(65°、53°)而無強烈刺激之感。專家稱譽“其色、香、味”被實為酒中“三絕”,歷來為消費者所稱道。 榮 譽: 古井亭牌、
長城牌、
汾牌、
老白汾牌汾酒于1952年中國第一屆評酒大會上,榮膺八大名酒之一,蟬聯以后的1963年、1979年、1983.年及1989年所舉辦的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的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章。1992年榮獲法國巴黎國際名優(yōu)酒展評會特別金獎。今已遠銷至五大洲40余國。 02 關羽酒歷 史: 產于山西省運城市關公酒廠,運城市古稱“解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為全省產糧基地之一,水利資源豐富,宜于釀酒。清代乾隆年間,文人墨客題有:“分取金波下酒甌”、“寄語諸君須盡醉”等,可見酒品倍受人們喜愛情景。尤以“杜村酒”稱著晉南。1949年在小燒鍋基礎上建成運城市關于酒廠,1984年發(fā)掘傳統杜村酒生產工藝,恢復杜村酒生產,命為汾南大曲酒。翌年因解州是漢末名將關羽故鄉(xiāng),當地又有“關帝廟”故更改現名,酒廠也隨即更為現廠名。行銷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遼寧、等地及香港、臺灣地區(qū),外銷日本、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 特 點: 關羽酒屬清香型大曲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純正、清雅、諧調、入口綿軟,甘甜爽凈,回味悠長。酒度為54°。 榮 譽: 關羽牌關羽酒于1985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又于1988年再度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03 忻州特曲酒 歷 史: 產于山西省忻州地區(qū)酒廠,忻州釀酒 歷史 悠久,宋代釀酒業(yè)較興盛,據《熙寧酒課》載:當時忻州酒課達“五萬貫以上”。清代釀有“燒酒、黃酒”。1949年在酒坊舊址上建成地區(qū)酒廠。1980年投產此酒。銷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內蒙古等地。 特 點: 忻州特曲酒屬清香型麩曲白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純正,酒體醇厚,入口綿軟,微甜爽怡,飲后余香,回味悠長。酒度為54°。 榮 譽: 萬水泉牌忻州特曲酒于1984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同年獲輕工業(yè)部酒類質量大賽銀杯獎。 04 忻州特曲酒 歷 史: 山西省渾源縣酒廠。渾源縣釀酒 歷史 悠久,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有釀酒業(yè),1923年在李峪村出土春秋時代的銅犧尊、銅鈁等酒器,1973年又在畢村出土西漢時代銅耳杯、銅尊、四神銅爐等酒器。明代始產“白干”。清代釀酒業(yè)興盛,道光年間釀酒缸坊有40余家,到光緒年間發(fā)展為103家,尤以“樓子缸坊”較為馳名。當時民間傳有“吸水煙到蘭州,喝燒酒渾源州”的民諺?!凹丫票赜屑讶?,北岳恒山北麓泉水甚多,獨有一泉為“甘泉”,清澈透明,綿甜爽口,含鈣鹽甚少。明朝有詩贊此泉:“若教釀酒堪稱圣,縱使簞瓢亦自賢?!逼洹皹亲痈追弧彼劅凭褪茄赜煤闵礁嗜劤桑试弧昂闵嚼习赘伞?。1948年在“樓子缸坊”的舊址上建成渾源縣酒廠,繼續(xù)生產老白干酒基礎上投產麩曲老白干,命名為特制恒山老白干。 特 點: 特制恒山老白干屬清香型麩曲酒。此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純正、味長,入口醇和、綿甜,甘洌、爽凈,飲后有余香,色、香、味具佳。酒度為54°。 榮 譽: 恒山牌特制恒山老白干于1984年、1988年連續(xù)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05 洞賓大曲 歷 史: 產于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酒廠,永樂酒廠位于著名道教廟宇永樂宮(純陽宮)南二公里處。相傳永樂宮原為道教祖師之一呂洞賓的故居,以珍貴壁畫聞名中外,繪有《純陽帝君仙游顯化之圖》,以連環(huán)畫形式描繪了呂洞賓從出生到成仙顯化的全部經歷,極富 社會 生活氣息。呂洞賓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名嵒(一作巖),號純陽子,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派尊為北五祖之一。 據史料考證,芮城曾產一種名釀,清澈濃醇,斟入杯中,酒花經久不息,號稱“堆花酒”,傳說唐代時,呂洞賓喜歡此酒。1980年永樂酒廠發(fā)掘其秘方,經改革釀制此酒,取名為洞賓大曲。 特 點: 洞賓大曲濃香型風格較突出,是著名的濃香型大曲酒。此酒,無色、透明、清亮,濃香馥郁,放香持久,醇和甘爽,尾子干凈,酒花經久不散。酒度為55°。 榮 譽: 洞賓牌洞賓大曲于1981年、1988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06 堡子酒 歷 史: 山西省榆次市堡子酒廠,榆次釀酒 歷史 悠久,明代釀酒業(yè)興盛。據《榆次縣志》載:“燒酒,性香烈,行銷遠近,以產高家堡、喬家堡者為最,人稱堡子酒”。清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途中,在榆次縣喝過“堡子酒”,又稱御酒。1914年以德順泉酒店釀制的“白燒酒”最為著名,曾于“國貨展覽會”上獲得二等獎。1915年獲美國巴拿馬賽會一等獎狀。1940年有燒鍋8家。1977年在堡子老燒鍋舊址上建成堡子酒廠,翌年挖掘傳統工藝,恢復投產此酒。 特 點: 堡子酒屬清香型大曲酒。酒液無色、晶瑩剔透,清香純正,酒體醇厚,香味協調,綿甜柔和,爽口舒適,無暴辣感,飲后余香。酒度為65°。 榮 譽: 堡子牌堡子酒于1986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于1988年又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銷往國內各地及香港地區(qū),遠銷馬來西亞、日本等國。 07 玉堂春酒 歷 史: 產于山西省洪洞縣酒廠,洪洞縣位于晉中南部,汾河由北向南貫通,土壤肥沃,盛產小麥、谷子等農作物,歷代人們有“春分造春酒”、“六月六日踏曲”風俗。清代釀有“黃酒、燒酒”。1949年在舊燒鍋基礎上建成洪洞縣酒廠,1980年投產此酒,以發(fā)生在這里的傳統戲曲《蘇三起解》故事主人公命名。 特 點: 玉堂春酒屬清香型白酒。此酒,無色、清澈透明,清香純正,自然協調,醇厚微甜,酒性柔綿爽口,飲后有余香。酒度為50°。內包裝設計古色典雅,六角柱形白瓷瓶,瓶上繪有亭亭玉立的蘇三畫像,上題詩曰:“當年歌酒留深情,洪崖古洞尋知音?!? 榮 譽: 玉堂春牌玉堂春酒于1980年、1984年和1988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08 羊羔美酒 歷 史: 山西省孝義市酒廠和汾陽縣杏花村汾酒廠,羊羔美酒系我國傳統名酒,始于宋代。孝義市釀制的羊羔酒著稱于明代,蔣一葵《長安客話》載:“羊羔酒,孝義縣?!庇滞跏镭憽毒破贰吩唬骸把蚋峋瞥龇谥菪⒘x等縣,白色瑩澈如水清,美饒風味。”成為明代名酒。到清代末期酒失傳了。1970年建成孝義縣酒廠,1986年與杏花村汾酒廠共同挖掘 歷史 傳統名酒,恢復了生產,使千年的古酒重放光彩。 特 點: 羊羔美酒具有清香型大曲酒典型特點。此酒,無色透明,晶瑩如玉,清香純正,馨香似蘭,醇厚爽口,綿軟爽凈,余香悠長。酒度為57°。 榮 譽: 羊羔牌羊羔美酒于1986年、1988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09 徐溝酒 歷 史: 山西省太原市晉陽春酒廠,清徐縣系由清源、徐溝兩縣合并而成。原徐溝縣釀酒 歷史 悠久,宋代已有釀酒業(yè)。清代釀有“燒酒”著稱,據《徐溝縣志》載:光緒七年(1881)“酒”為主要“物產”,眾多的燒鍋酒店林立鎮(zhèn)內,如“聚慶泉”、“晉恒達”、“天源盛”、“福源涌”等諸家較為有名。1976年在“聚慶泉”舊址基礎上建成徐溝酒廠,挖掘傳統工藝,結合現代技術投產此酒,以產地命名。1993年更為現廠名。 特 點: 徐溝酒屬清香型酒。此酒,無色,清亮透明,清香純正、清雅,口感柔和,綿甜爽凈,落喉舒適,飲后余香。酒度分為55°,60°兩種。 榮 譽: 徐溝牌徐溝酒于1985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1986年獲農牧漁業(yè)部優(yōu)質產品獎。 10 昔陽大曲 歷 史: 山西省昔陽縣酒廠,昔陽縣位于晉東,農產有玉米、谷子、高粱。清代釀有佳酒,為文人名士所贊,前人詩曰:“釀來新酒為君傾”。據1914年《昔陽縣志》載:本縣“物產”以“酒”為主要貨品。1972年在趙年川下游和黃巖河畔建成昔陽縣酒廠,1975年投產此酒,為山西省第一個釀制濃香型白酒的廠家。 特 點: 昔陽大曲具有濃香型大曲酒典型風格。酒液無色,晶瑩清澈,芳香濃郁,香味協調,酒體醇和,入口綿甜,落口爽凈,回味悠長。酒度為38°、60°兩種。 榮 譽: 躍進牌昔陽大曲于1979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酒,1984年和1988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11 太原特曲 歷 史: 山西省太
原酒廠,太原位于晉中,瀕臨汾河,是我國 歷史 上著名產酒地區(qū),唐、宋、元、明、清文獻均有釀酒業(yè)和酒品的記載。唐《地理志》:“太原郡貢葡萄酒。”宋《酒名記》一書載有:“河東太原府玉液又靜制堂?!痹毒菩∈贰吩诎儆鄠€酒名中,就有“山西太原酒”。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張煦修《山西通志》載:“太原酒頗
清醇,而不甚釅,難醉易醒?!笨梢娞a名酒,歷代馳名于世。1950年建太原酒廠,1979年酒廠在繼承傳統釀酒技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釀酒工藝,投產此酒,所釀制的酒取名為“太原特曲”。 特 點: 太原特曲屬清香型白酒。酒液無色,清亮透明,清香純正,醇厚爽口,回甜味長,余香持久。酒度為45°、50°兩種。 榮 譽: 晉泉牌太原特曲于1980年、1984年、1987年、1988年均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稱號。 12 塔兒山牌特釀香 歷 史: 山西省襄汾縣酒廠,襄汾縣古稱襄陵,屬平陽府轄,釀酒 歷史 悠久,始于晉代。據《襄陵縣志》載:“襄陵酒始于古之劉白墮(晉代人),白墮襄陵人?!痹?、明、清各代文獻均有“襄陵酒”記載,成為歷代名酒,《山西通志》載:“襄陵亦稱
佳釀”。文人名士留有眾多贊襄陵酒的詩文。李騰鵬的“聞道襄陵好,今來勝所傳。中山千日酒,華岳一池蓮?!表n幫奇的“一醉襄陵傾百盞,不知風景是平陽?!北镜厥髅裰V云:“襄陵佳釀甲天下,水清玉潔賽汾州”。1937年前成為晉南地區(qū)主要的燒酒產地。1954年建成襄汾縣酒廠。1976年繼承傳統工藝,結合現代釀造科學技術,投產此酒。 特 點: 特釀香具有“清香和濃香”兼有的獨特酒品,屬兼香型白酒。此酒,無色透明,香氣舒適獨特,芳香雅郁,醇和香濃,香味協調,入口綿甜,凈爽適口,回味悠長。酒度為61°。 榮 譽: 塔兒山牌特釀香于1977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酒,1980年和1986年、1988年連續(xù)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13 和川大曲 歷 史: 山西省安澤縣和川酒廠,安澤縣位于晉南,盛產高粱、小麥、玉米等谷物,和川鎮(zhèn)有甘潔的藺泉水,宜于釀酒。清代釀酒業(yè)興盛,光緒八年(1882年)建有“增盛亭酒坊”、“田和永酒坊”釀制燒酒。1946年將兩個酒坊合并,改為國營和川酒廠。1976年投產此酒。 特 點: 和川大曲屬清香型大曲酒。酒液無色、清澈透明,清香純正,醇甜柔和,余味爽凈。酒度為55°。 榮 譽: 藺泉牌和川大曲曾于1987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14 晉酒 歷 史: 山西省安澤縣府城酒廠,安澤縣位于晉南,盛產玉米、谷子、高粱、小麥等谷物,有甘潔的地下泉水,適于釀酒業(yè)發(fā)展。清代釀有燒酒、黃酒。1975年建成城府酒廠,1985年投產此酒,以山西簡稱晉命名。 特 點: 晉酒屬清香型麩曲白酒。此酒無色,晶瑩透明,清香純正,口味醇厚,落口凈爽,余香悠長,色、香、味俱佳,酒度為50°。 榮 譽: 長豐牌晉酒于1988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為山西酒后起之秀,受到專家們的贊賞。 15 汾州二鍋頭 歷 史: 山西省汾陽縣汾陽縣酒廠,汾陽古稱汾州,位于晉中、太原盆地西南,文峪河流貫境內。盛產高粱、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是我國著名產酒地區(qū),釀酒 歷史 悠久。南北朝釀有“汾清”酒,唐朝釀有“干和”酒,宋代張能臣《酒名記》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元代釀有干和酒,明代釀有河東酒,清代以汾酒最佳。1950年建立汾陽縣酒廠,繼承傳統釀造工藝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1979年投產此酒,以產地古稱命名。 特 點: 汾州二鍋頭屬清香型麩曲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純正,醇和爽口,綿軟柔潤,味正回甜。酒度為54°。 榮 譽: 汾州牌汾州二鍋頭曾于1979年被評為山西省名酒。又于1981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再于1984年獲得輕工業(yè)部酒類質量大賽銅杯獎。 16 桑落酒 歷 史: 山西省永濟縣桑落酒廠,永濟古稱河東、河中、蒲州。南北朝時即產桑落酒。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桑落酒法”。清代郎廷極《勝飲篇》:“河東桑河坊有井,每至桑落時,取水釀酒甚美,故名桑落酒。”1980年建永濟縣桑落酒廠,沿用傳統工藝釀造此酒。深受世人喜愛。 特 點: 桑落酒屬清香型大曲白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純正,入口綿甜,醇和協調,余味爽凈,回味悠長,深受各界好評。酒度分為39°、55°及58°三種。 榮 譽: 洛桑牌桑落酒于1981、1985、1987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1984年則在輕工業(yè)部酒類質量大賽上獲銀杯獎,目前行銷于北方各省、市、自治區(qū)。 17 六曲香酒 歷 史: 山西省祁縣六曲香酒廠,祁縣位于晉中,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盛產小麥、高粱等谷物,宜于釀酒,據《祁縣志》載:人們有“春分日釀酒”和“六月六日造曲”的風俗。清代釀有“燒酒”、“黃酒”,成為主要產物之一。1950年在燒鍋舊址上建成祁縣酒廠,于1973年投產,取名為六曲香。1986年更為現廠名。 特 點: 六曲香酒屬清香型麩曲酒。酒液無色透明,香氣清厚純正,入口醇和爽洌,味道綿軟回甜,飲后余香不盡。酒度分成65°、62°、53°及38°四種。 榮 譽: 麓臺牌六曲香一經上市,即受高度推崇,引發(fā)評審注意,隨即于次年首獲山西省地方名酒稱號。1979年再度獲選優(yōu)質產品獎。1984年先在輕工業(yè)部酒類質量大賽上贏得金杯獎。并于1979、1983及1989年的中國第三、四、五屆評酒會上,連續(xù)榮獲國家優(yōu)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章,成為中國知名的白酒。 18 汾雁香酒 歷 史: 山西省新絳縣釀酒廠,新絳縣古稱絳州,清代以釀制“燒酒”為多。1929年以釀制“柿子燒酒”為多,《新絳縣志》載:“柿子酒,鄉(xiāng)間多自制之,幾與燒酒無異,酒味烈極以燒酒而價特廉,土人嗜之者頗多?!?949年在小燒鍋作坊舊址建成新絳縣釀酒廠,1978年投產此酒。該縣位于晉西南部,呂梁山麓和汾水之畔??h北九原山,為晉大夫趙盾葬地;縣西大黃村,亦稱仁貴村,為唐平陽郡公薛仁貴故里。這里汾水灘頭是每年秋季大雁飛往南方必經的棲息之地,古詩有“不見汾水上,年年秋雁飛”的詩句。相傳,當年薛仁貴及其子薛丁山打雁為生就在這個地方。至今傳統戲曲還有“汾河灣”的劇目,說的就是這個故事。秋雁飛來之際,正是釀酒飲酒佳日,故酒名汾雁香。 特 點: 汾雁香屬清香型麩曲白酒。酒液無色,清亮透明,清香純正,香醇柔和,入口醇和綿順,味凈爽口,飲后余香,雖大口飲用也覺順口,無暴烈刺喉之感。酒度為54°。 榮 譽: 汾雁牌汾雁香酒曾于1979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酒。1981年參加山西省名優(yōu)酒質量品酒會,被評為全省白酒第3名。1983年、1988年連續(xù)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19 晉陽春酒 歷 史: 山西省太原市晉陽春酒廠,清徐縣系由徐溝、清源兩縣合并而成。原徐溝縣釀酒 歷史 較悠久,宋代已有釀酒業(yè)。清代以釀“燒酒”著稱。清代末期,徐溝著名的酒坊有聚慶泉、天聚恒、晉恒達、天源盛、和福源永等數家,他們精湛的釀造技藝和色、香、味獨特的曲酒為世人所稱頌。1976年建成的徐溝酒廠繼承傳統釀造工藝,恢復了大曲酒的生產。1982年在太原大曲酒基礎上投產此酒,因太原古稱“晉陽”,即以此為酒名。1993年更為現廠名。 特 點: 晉陽春酒屬清香型大曲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突出,酒體醇和,綿柔舒暢,后味悠長。酒度為53°。 榮 譽: 晉陽牌晉陽春酒于1984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1986年獲農牧漁業(yè)部優(yōu)質產品獎。1989年榮獲全國第五屆評酒會國家優(yōu)質酒銀質獎。銷往北方各省、市、自治區(qū)及香港地區(qū),遠銷日本、加拿大等國家。 20 潞酒 歷 史: 山西省長治市潞酒廠,長治市在山西省東南部的濁漳河上游。古稱潞州、潞安府,是 歷史 上著名釀酒之地。1945年,集長治市、長治縣、陵川縣、平順縣、壺關縣、潞城縣、屯留縣和長子縣等八市縣20多個小酒坊的制曲、釀造等人員和技術,成立長治市潞酒廠釀制燒酒。1958年酒廠為繼承祖國遺產,通過調查整理傳統釀造方法,終于試制成功。 特 點: 潞酒屬清香型大曲白酒。 酒液無色透明,清香醇正,綿軟醇厚,余香較長。人們對它的評語是:“柔綿純正,清香醇厚,味厚回甜?!彼莫毺刂c在于有濃厚的梨花香氣。酒度分別為53°、60°、65°。 榮 譽: 潞牌潞酒于1974年被命名為山西省地方名酒,1981年、1988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目前暢銷華北地區(qū),尚未投放海外市場。 21 三春液 歷 史: 山西省隰縣午城酒廠,隰縣古稱隰州,釀酒 歷史 悠久。宋代釀有“隰州瓊漿”酒聞名于世。明代正德年間,在縣城南午城鎮(zhèn)釀有“午城白酒”。1940年前后,閻錫山在午城成立山西省第一酒廠,作為軍餉的來源之一。1946年改建為國營午城酒廠。1980年投產此酒,因經過三個春秋試制成功,故名三春液。銷往北京、河北、山西等地。 特 點: 三春液屬清香型白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純正,入口香綿,落口爽洌,回味悠長。酒度為61°。
13,山西忻州有什么土特產
北相羊肉胡卜,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久負盛名,制作方法是:把烙熟的白面薄餅切成絲條,加鮮羊肉湯煮成,再加香油、蔥花、紅辣椒面等調料。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眾性的名吃佳品。運城市北相鎮(zhèn)人做的最好,故名。 聞喜煮餅是聞喜縣生產的著名糕點類食品,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煮餅外裹一層芝麻,滾圓狀。將芝麻團掰開,便露出外深內淺的栗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厘米長的細絲。營養(yǎng)豐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膩,久不變質,越嚼越香。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產于黃河北岸的芮城縣。是用芝麻、小米湯、熟面粉、大豆油、檸檬酸、廣東榴花白糖等十余種原料和質軟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紙,晶瑩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經盛夏而不粘連,存放久而不變味。長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勞、振奮精神、補充營養(yǎng)、促進新陳代謝之功效,老幼咸宜。在市場上享有聲譽。 芮城醬萊,制作考究,花樣30多種。醬筍、醬苴蘭、醬包瓜、豆瓣醬被評為省優(yōu)質食品。其特點是香甜酥脆,色澤金紅,透明發(fā)光,色、香、味俱佳。 運城池鹽,因運城曾古名潞村,又名“潞鹽”;又因鹽運使曾駐解州,也叫“解鹽”;還因鹽呈顆粒狀,人們也稱“顆鹽”。池鹽顆粒大,色潔白,質地純凈,含芒硝和鎂元素較多,不但可供人食用,且是化學工業(yè)、輕工業(yè)和制藥工業(yè)的重要原料。用池鹽腌制的醬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 稷山板棗,主要產區(qū)在稷山縣陶村、姚村、南陽、辛莊、吳村等地,是當地的傳統特產,早已聞名國內外,板棗呈長圓形,體大肥碩,紅光閃閃,肉厚核小,質地細密,含糖分多,干制后含糖率達74%。板棗味道甘美,富有彈性,久儲不干。板棗還有不易裂縫腐爛、大棗核小、小棗無核等特點。目前,已開辦工廠加工成金絲蜜棗,大量出口外銷。 運城席張白水密杏,主要產于席張五馬、李家墳一帶,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這種杏個大形圓,淡黃透白,略綴紅色,皮薄肉厚,質細汁多,含纖維少,味甜醇香,并含有果酸、果糖、蛋白質、鈣、磷、鎂、鐵、抗壞血酸等。 蒲州青柿,古蒲州一帶產的柿子,以果皮薄、肉細漿多、味甜無籽和最容易脫澀的特點而誘人。品種頗多,有豬頭柿、珠柿、木柿、板柿和青柿等,其中青柿更屬上品。用青柿加工成的柿餅,無核、綿軟、香甜、餅霜厚。把青柿餅掰開,能拉出一尺多長的油絲。把這種柿餅放在碗里,用濃茶一沖,便可溶化為湯汁。青柿餅個頭特別大,經過加工,可以在柿餅上面雕成各種圖案。所以,在明清兩代,是地方官向皇宮進貢之品。 平陸百合,地處中條山下的平陸縣,盛產百合。由于質量好,營養(yǎng)價值高,有“中條參”的美稱。它是由野生百合移植培育來的。個頭大,肉厚,后味不苦,瓣內無柴。最大的重三兩以上,一般的也在二兩左右。鮮嫩時,鱗莖如一朵白蓮。收獲后的鮮百合,放置起來干而不爛,埋入濕土可終年保持鮮嫩。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淀粉、維生素,并含有少量鈣、磷、鐵等。藥用價值高,具有補中益氣,溫肺止咳,安神、清心之功效。白花鮮百合,成為當地治療支氣管炎,失眠癥的佳品。平陸罐頭廠已制成百合罐頭,頗受顧客歡迎。 晉南泡泡糕,晉南的侯馬、臨汾、芮城等地,有一種獨特的風味食品,當地人稱之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過的糕表面起了許多鼓起來的泡泡,人們便按它的外觀起名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簡單,用白面、豬油、糖、陳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來工藝較為復雜。要經過燙面、制餡、油炸等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程序。油糕從油鍋撈上來后,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銀絮、白中微黃,吃起來香甜、酥、脆。侯馬市一位老師傅屈志明,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瑩透亮,酥脆香甜。這種原來專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參、黨參、黃芪等十余種名貴中藥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櫻桃、核桃仁等為餡,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陰補腎延年益壽的功效。 晉南無堿饃,山西南部的老百姓把饅頭叫饃,把無堿饅頭叫做“無堿饃”。山西南部地區(qū)的老百姓制作發(fā)酵后的蒸饃時有不在面里放堿的傳統做法。這種做法已延傳了數千年,發(fā)酵后的面雖然不放堿,但蒸出來卻甜香可口,個頭大,吃著比放過堿的味道還要好。在白面發(fā)酵時,首先要掌握發(fā)酵的程度。把發(fā)酵的“叫子”,即含有酵母菌的面團和到新面中去,在夏天也只要發(fā)酵三到四個鐘頭,面已經充分膨脹時,即停止發(fā)酵。把生面加入到發(fā)酵的面中,最大量的生面也須控制在發(fā)酵過的面的三分之一內。把這三分之一以內的面摻到發(fā)酵過的面中,連續(xù)揉搓,反復加工,使生面與發(fā)酵面完全和勻后,稍稍停放幾十分鐘到個把鐘頭可做成饃的形狀上籠蒸制,蒸出來的饃即是無鐵饃。把饃制作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形狀,那就是著名的“晉南面塑”了。 新絳云雕、螺鈿,云雕產品,是一種雕漆工藝品,是山西民間家庭擺設品,舊稱剔犀。這種產品在元代至明代時曾盛極一時。制作云雕產品,在做好的胎型上,以不同的顏色漆層層堆起,然后剔刻出圖案花紋,不同的顏色的漆層就從刀口暴露出來,花紋最常見的是云紋,統稱之為“云雕”。新絳云雕、螺鈿產品,線紋圓潤、漆光瑩亮照人,趣味古樸醇厚,而且設計制作出了許多造型優(yōu)美、圖案新穎、品種齊全、生動別致的云雕、螺鈿產品,為傳統工藝品生產的發(fā)展增添了異彩。 忻州高粱:忻州素稱“高梁之鄉(xiāng)”。忻州高粱不僅種植歷史悠久,而且面積較大,特點是粒大、顆勻、色鮮、皮薄、適口性好、營養(yǎng)價值高。 高粱是忻州人民喜好的主要食糧之一,忻州高粱面以白、細、精而聞名。其作法:先用開水將高粱淘煮,然后晾干磨面,食用時用開水和面,可做多種食品,尤以高粱面魚魚為最佳。 高粱又是當地釀制酒、醋及粉條的主要原料,高粱稈還是造紙的重要原料。 代縣辣椒:代縣與河北望都、陜西耀縣、河南水城為我國辣椒的四大產地。代縣辣椒分干椒與甜椒兩種,而以干椒著稱。品種有羊角辣椒、關辣椒、柿子辣椒等,其中,羊角辣椒最馳名。它以色鮮紅、肉厚、果實大、含籽少、油性大、辣味強被稱贊為“看去顏色喜人、吃起來辣得過癮”。自1957年出口以來,受到美國、日本、西歐等國及港澳等地區(qū)的歡迎。 繁峙黃芪:繁峙黃芪,因產于北岳恒山亦稱“恒山北芪”。繁峙黃芪,色澤光,外皮美,心黃,空心小,條粗而長,無叉枝,粉性飽滿,含糖率高。黃芪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味甘,性溫,是補氣的要藥,有固表止汗、托瘡生肌的作用。醫(yī)學還認為北芪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治療因化學物質及放射線接觸,或原因不明的白細胞減少癥。被譽為我國的“王牌正品”。遠銷南方諸省及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港澳等地。 同川梨:產于原平縣上莊、東社、南白鄉(xiāng),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有一株老梨樹為唐代所栽,至今還年產梨200多斤。農歷四月初六的“梨花會”始于北魏,古人曾贊美同川梨“十里香風吹不斷,萬株晴雪綻梨花”,并譽為“金瓜”,列人貢品。 同川梨色澤鮮黃,皮薄質細,核小汁多,香味醇厚,含糖量7——13%之間,含酸量0.1——1%之間,梨呈扁圓形,平均果重三兩左右,外形美觀,果面黃綠,向陽面有時帶有紅暈,貯藏后變?yōu)辄S色,由于果面有層極厚的蠟質好像一層油,故稱之為油梨。油梨果肉白色,甜而微酸,稍有香味,現在遠銷國內和蒙古、蘇聯、加拿大、新加坡及港澳等國家和地區(qū)。 保德油棗:保德油棗,產于沿黃河一帶的天然溝壑中,山谷中,日照強,雨量小,氣溫高,十分干燥,有利于油棗生長。據考證,保德縣栽植棗樹已有1100年的歷史,相傳,清朝康熙皇帝出巡路經保德時,在馮家川念盤兒嘗過紅棗,夸贊棗兒油性大,稱為“油棗”。 保德油棗的特點是:個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色澤深紅、油光閃亮,含糖57.9%,果實制干后富有彈性,掰開后可拉三至四厘米長的細絲。它易貯藏,易運輸。經加工后的油棗深紫油潤,皮薄質細,形大無核,棗肉肥美細膩,有一種特殊香味。鮮棗用酒泡制為貴妃棗,俗稱醉棗,酒芳棗香,風味特殊。油棗作為中藥有健胃、補脾、助腎的功能。 河曲紅果:晉西北的河曲一帶盛產形似山楂的小果,名叫紅果,亦叫醉果,當地群眾稱之為海紅和海棠。清朝的黃宅中特為河曲醉果寫了一首詩:“秋林小摘采盈筐,酒浸瓶罌味更苦。自耐寒酸經醞釀,記從園圃飽風霜。堆盤磊落雞心赤,出甕圓勻馬乳香。鄉(xiāng)里小兒紅上頰,喚來渾議醉檳榔?!边@首詩具體描寫了醉果生長和加工的過程、形狀和味道,富有生活氣息。紅果是一種小果樹,已有三百年左右歷史。紅果樹開白花,果實呈粉紅狀或呈微黃,果實如雞心石,鮮紅美艷,甜酸可口。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果干、醉果、果丹皮、糖葫蘆及醬、酒、醋、罐頭等。 五臺山硯:簡稱“臺硯”,因取石料于文山,亦名文山石硯。 五臺山硯石料分黑、綠、紅、紫四種。黑如漆、綠如葉、紅如丹、紫如肝,顏色純凈美觀。石硯生產始于明代,有段硯、鳳硯、崞硯之別。臺硯石紋猶如五臺山傲霜的松枝柏葉,遒勁疏朗,剛中有柔;質地細膩不滑,叩之無聲,性涼如冰;用之發(fā)墨快,水墨交融,濃淡相宜,汁不易于,揮毫益墨,得心應手,向為文人學士書家所傾愛。 澄泥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用特種膠泥加工燒制而成。因燒過程及時間不同,可以是多種顏色,有的一硯多色,尤其講究雕刻技術,有浮雕、半起胎、立體、過通等品種。硯體形有圓、橢圓、半圓、正方、長方、隨意形的。雕式有號、耳瓶、二龜坐浪、海獸哮月、八怪斗水、仿古石渠閣瓦等立體硯。平面雕刻有山水人物、草樹花卉、走獸飛禽;又有犀牛望月、臺山白塔、嫦娥奔月等。這些雕硯刀筆凝練,技藝精湛,狀物摹態(tài),形象畢肖,靈通活脫,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頭,既是文房中實用的四寶之一,又是供觀賞的藝術珍品,中外游客多購置以作留念。 代縣木器:歷史上代縣木器工藝已發(fā)展到高超卓越的境地。代縣木器產品、種類繁多、款式新穎、工藝精湛。以箱、柜、桌、椅為主,多次參加“廣交會”展出。為全省水器行業(yè)之冠?!巴乒馄帷蹦酒魍怃N日本、法國、美國及香港等地,深受外商青睞。 代縣木器制作,技術上要求十分嚴格,選料考究,工序復雜。“推光漆”木器有八道工序:制坯、披麻、刮泥、油漆、推光彩畫、罩漆、銅工。圖案新穎、構圖精巧,內容豐富,色彩艷麗,彩畫圖案不僅有傳統的仕女、八仙、羅漢、山水花鳥、五福四喜、天官賜福、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而且有富于地方特色的名山盛景,如云岡風貌、楊家將等,使人百看不厭。 繁峙疤餅:疤餅,因餅上遍布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餅,始制于明代。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雞蛋及蘇打等。制作時,將和好的面搟成直徑約半尺左右的薄餅,烘烤在鐵鍋內。在鐵鍋內鋪一層磁砂,放一層餅,進行烘烙。熟后的圓餅呈金黃色,面皮上均勻地布滿圓形小坑,狀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質酥脆,為別具一格的風味餅食。 代縣麻片:代縣麻片,在清代頗有名聲,并有面鋪專營此業(yè),生意興隆。其片有二寸長,半寸寬,色淡黃,薄如葉,質脆味香,馳譽省內外。暇時小食三片五片,美口止饑,耐人尋味。麻片選料嚴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仁、純麻油或葫油、良好的蜂蜜與白糖,其做法是,將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搟皮、涂蜜、撒芝麻,然后上鍋烘烙。制作精細,遂為佳品。 原平鍋魁:原平鍋魁因在歷史上奪得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使人久食不厭。 忻州瓦酥: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制作始于明末清初。 瓦酥,約長10厘米,寬4厘米,厚0.5厘米,內外皆呈金黃色,水印“忻州瓦酥”字樣。其質酥脆,味甜香郁,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可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制作瓦酥選用精粉、純蛋黃、上等食油、細砂糖為料。和面配料亦有特殊的講究,精細的要求。成形時用模托就,再經油炸,出鍋后壓制成瓦狀。近年忻州名食瓦酥獲新生,大量應市,曾被省商業(yè)系統評為最佳食品。 神池麻花:神池麻花,于食品業(yè)著稱甚久,蜚聲北方各地。其配料是酵肥三份,面粉四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堿少許。炸時用上好葫油,要清澈澄凈,以不起沫、不冒大煙為宜。 神池麻花看去色鮮而美,聞之撲鼻而香,吃起來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無窮。 莜面窩窩:莜面,是由莜麥加工磨制而成的,是忻州地區(qū)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莜面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的鈣、磷、鐵、核黃素都相當多。莜面窩窩的做法是,將莜面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后,挨個站立并排在籠內酷似蜂窩。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保德碗托:保德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面碗托,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為忻州地區(qū)風味小吃之上品。 碗托的制法,是將蕎麥精粉用鹽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調成糊狀,盛于碗內,用急火蒸至半熟時,攪動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卻即成。養(yǎng)面碗托宜涼調,宜熱燴,或燒以素湯,或拌以肉醬。不僅是待客之佳肴,還有疏通腸胃,清燥熱,利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無不以一嘗為快?,F保德縣城專營此業(yè)者甚多,還有在外地設攤應市,深受食客贊賞。 黃河鯉魚:黃河經過內蒙古托克托縣的河口鎮(zhèn)后,急轉直下,流經忻州地區(qū)偏關、河曲、保德。這一段河水彎彎曲曲,時寬時窄,既有天選地設的安靜環(huán)境,又有上游沖擊沉淀的營養(yǎng)物質。黃河鯉魚尤以保德縣天橋峽及河曲縣唐家會一帶所產最負盛名,其特點是嘴大、鱗少,脊梁上有一道紅線,肉肥味美,獨具風味。捕魚盛期在清明時節(jié),謂之“開河魚”。黃河鯉魚,一般1.5公斤,大可2~3公斤。據傳古時天橋每年捕魚可獲萬斤。自明代以來,黃河鯉魚被列為貢品該答案來自南北游旅行網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