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洞天藏 產(chǎn)地 貴州省茅臺鎮(zhèn)上臺春酒業(yè)有限公司 53庋多少錢一瓶
一瓶進價在200一下 插邊酒 也就是山寨酒 除了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 產(chǎn)的 其他跟茅臺掛邊的都是山寨
搜一下:古洞天藏 產(chǎn)地 貴州省茅臺鎮(zhèn)上臺春酒業(yè)有限公司 53庋,多少錢一瓶?
2,月下獨酌其一
1、《月下獨酌其一》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詞之一,寫出了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chǎn)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詩中把寂寞的環(huán)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diào)得很。于是詩人忽發(fā)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nèi),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fā)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后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zhí)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jié)無情之游,并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xiàn)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fù)雜情感。全詩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因此一直為后人傳誦。2、《月下獨酌其一》全詩如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3、該詩大意: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jié)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后各自分散。我愿與他們永遠結(jié)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4、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少年即顯露才[1] 華,吟詩作賦,博學(xué)廣覽,并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游,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quán)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jié)交。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懷著平亂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nèi)),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于當涂(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唐詩鑒賞辭典》 佛教中有所謂“立一義”,隨即“破一義”,“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辯析方法。用現(xiàn)代話來說,就是先講一番道理,經(jīng)駁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論,再駁再建,最后得到正確的結(jié)論。關(guān)于這樣的論證,一般總有雙方,相互“破”、“立”??墒抢畎走@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所以一直為后人傳誦。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腳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diào)得很。于是詩人忽發(fā)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nèi),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 可是,盡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至于那影子呢?雖則如陶潛所謂“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影答形》),但畢竟影子也不會喝酒;那么又該怎么辦呢?姑且暫將明月和身影作伴,在這春暖花開之時(“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時行樂吧!“顧影獨盡,忽焉復(fù)醉?!保ㄌ諠擄嬀圃娦蛑姓Z)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說得虛無不可測,推翻了前案,這是“破”。 其時詩人已經(jīng)淅入醉鄉(xiāng)了,酒興一發(fā),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傾聽佳音;舞時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轉(zhuǎn)動零亂,似與自己共舞。醒時相互歡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時,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別?!拔腋柙屡腔玻椅栌傲銇y,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寫得對自己一往情深。這又是“立”。 最后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比欢霸隆焙汀坝啊碑吘惯€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jié)為交游,主要還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結(jié)無情游”句中的“無情”是破,“永結(jié)”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構(gòu)成了最后的結(jié)論。 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xiàn)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fù)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凄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痹嚳雌渲小耙圾B”、“自傾”、“待明月”等字眼,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于以后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jié)游,并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jié)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代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譯文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jié)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后各自分散。我愿與他們永遠結(jié)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3,羊肉有多少種
燉羊肉】最營養(yǎng)的吃法
燉羊肉最大的優(yōu)點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湯。煮過肉的湯,營養(yǎng)程度非常高,是滋補身體的佳品。而且,羊肉經(jīng)過燉制以后,更加熟爛、鮮嫩,易于消化。如果在燉的時候再加上合適的中藥或營養(yǎng)上能起到互補作用的食品,滋補作用會更大。如當歸羊肉湯、枸杞羊肉湯、黃芪羊肉湯、羊肉蘿卜湯、羊肉豆腐湯、豬蹄羊肉湯都屬于此類。
冬天,很多人喜歡吃鍋仔羊肉,這也是燉羊肉的一種。但吃時不要過于心急,一定要保證將肉燉爛、燉熟,否則生羊肉中的酪酸和梭狀?孢桿菌不易被胃腸消化吸收,食后會導(dǎo)致四肢乏力。
【烤羊肉】最好選用鮮羊肉
烤羊肉串原為新疆地方風味小吃,烤羊肉味道鮮美,應(yīng)注意的是,烤的時候最好選用鮮羊肉,別用冷凍的。這樣,營養(yǎng)流失少,而且容易消化。類似的做法還有烤全羊、炒烤肉、炭烤羊腿等。
【涮羊肉】時間不宜太短
涮羊肉能夠較好地保存羊肉中的活性營養(yǎng)成分,但應(yīng)注意選用的肉片越新鮮越好,要切得薄一些,在沸騰的鍋內(nèi)燙1分鐘左右,肉的顏色由鮮紅變成灰白才可以吃,時間不宜太短,否則不能完全殺死肉片中的細菌和寄生蟲蟲卵?;疱仠袦囟纫撸詈靡恢碧幱诜序v狀態(tài)。
此外,有人認為涮羊肉火鍋的湯營養(yǎng)豐富,實際恰恰相反,吃涮羊肉一般要一個小時以上,這期間,配料、沒撈出來的羊肉等很多物質(zhì)在高溫中長時間混合煮沸,彼此間會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有關(guān)研究已證明,這些食品反應(yīng)后產(chǎn)生的物質(zhì)對人身體不僅沒有益處,甚至還會導(dǎo)致一些疾病的發(fā)生。
【炸羊肉】熱量高,營養(yǎng)損失大
炸羊肉香鮮、可口,但營養(yǎng)成分損失較大,含熱量較高,油炸食品還容易產(chǎn)生致癌物質(zhì),最好少吃。
最后,提醒一句,吃羊肉不可隨心所欲,講究健康最重要。經(jīng)常口舌糜爛、眼睛紅、口苦、煩躁、咽喉干痛、齒齦腫痛者,或腹瀉者,或服中藥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進食羊肉之后不能馬上喝茶,否則可導(dǎo)致排便不暢或大便秘結(jié)。此外,羊肉不能與醋同食。
兩種,公羊肉和母羊肉。
一般分羯羊、羊羔和山羊、綿羊肉。
一種!那便是羊肉!別的肉也不叫羊肉!
酥炸羊腩
【特點】色澤黃潤油亮,羊腩外酥內(nèi)嫩,糖醋黃瓜蘿卜,圍邊上席美觀
【原料】
主料羊肉500克,發(fā)面250克, 發(fā)酵粉25克。調(diào)料大油150克,堿10克,大料10克,料酒12克,鹽10克,白糖50克,醬油150克,味精5克,蔥末30克,姜末20克
【制作過程】
(1)將羊肉切成長12厘米、寬3厘米的長塊,放入湯盆中,加入料酒、醬油。白糖、鹽、蔥末、姜末、大料及少量的湯,上籠屜用旺火蒸20~30分鐘,用筷子穿扎試熟爛了后,取出來冷卻。 (2) 將面粉用水合勻,加入堿攪拌均勻,再加入發(fā)酵粉合勻。 (3) 炒勺內(nèi)倒入大油,用旺火燒到7~8成熱,將羊肉塊上抹上一層發(fā)酵粉后,投入油內(nèi)炸至皮堅硬呈黃色,撈出瀝油。 (4) 將炸好的羊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盛于盤內(nèi)上席。吃時另帶蔥醬、椒鹽、辣椒醬油。
清蒸羊肉
【特點】軟香肥嫩,營養(yǎng)豐富。
【原料】
肥鮮羊肉斤半;食鹽五錢;醬油二錢;黃酒一錢;蔥段一棵;姜三片;花椒水一兩;芫荽三棵
【制作過程】
將羊肉洗凈,控去血水,下湯鍋煮六成熟,直刀切成三分厚的片,放在碗里擺成梯田形狀。然后,加入醬油、食鹽、蔥段、姜片、花椒水、
黃酒,添些清湯(約三兩),上蒸籠蒸爛出鍋,揀去姜殘片,扣在大盤里,撒上切碎的芫荽即妥。
燉羊肉
【特點】軟綿清香,冬季佳菜。
【原料】
肥羊肉二斤;醬油五錢;食鹽一兩;花椒十粒;蔥段二棵;姜五片;茴香五錢
【制作過程】
將羊肉洗凈控干,直刀切成小塊狀,入開水鍋氽透,撈出后另換一鍋涼水
燒開,加入醬油(最好用白色醬油)、食鹽、花椒、蔥段、姜片、茴香(包成小包),再把肉塊加入,改用小火燉爛即成。
扒羊肉條
【特點】肉色金黃,汁亮油潤,肉質(zhì)較爛,味美濃香。
【原料】
羊肉(最好腰窩肉)300克,香油30克,濕淀粉18克,料酒3克,醬油30克,味精2克,大料少許蔥段1克,姜片1克。
【制作過程】
(1) 把羊肉剔去骨頭和筋膜,切修整齊,放清水中浸泡,待析出血水后洗干凈,放入開水鍋中煮熟,而后取出晾涼。 (2) 將熟羊肉上的云皮剝?nèi)?,橫著肉紋切成長8~10厘米、厚0.3~0.5厘米的肉條,光面向上整齊地擺在碗內(nèi)。 (3) 炒勺中放入香油(10克)燒熱,再加入大料、蔥段、姜片,炸一炸,再加入料酒、醬油(10克)、煮肉原湯(120克)。 (4) 待湯燒開后,倒入盛肉條的碗中,放入籠屜用旺火蒸20~25分鐘,然后用筷子夾去大料、蔥段和姜片。 (5) 把肉條和蒸肉原湯倒入炒勺內(nèi)(不要把肉條弄散),用旺火燒開,加入醬油(20克)、味精,用濕淀粉調(diào)稀勾芡,顛翻兩下,滴上香油即成。
紅燜羊肉
【特點】火鍋湯濃色重,酥爛不膻
【原料】
約5000克重的公山羊1只 辣醬450克 紅醬油200克 料酒500克 胡椒粉5克 大料10克 三奈3克 肉桂15克 丁香2克 草果5~6枚 白蔻3克 小茴3克 砂仁3克 陳皮4克 香葉5克 紅棗50克 枸杞15克 孜然20克 姜塊100克 大蔥250克 精鹽、雞精、味精各適量 食用油750
【制作過程】
1公山羊宰殺后剮去皮,除去內(nèi)臟、頭蹄,再刮洗凈羊肉上的殘毛及血污,之后把羊肉剁成25厘米見方的塊,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時撈出,瀝盡血水,入沸水鍋中“出一水”,再撈起瀝干水分;姜塊、大蔥洗凈拍破;孜然用小火焙香后磨碎。均待用。2炒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六七成熱,先下姜蔥爆香,隨即將羊肉塊倒入鍋中爆炒,再烹入部份黃酒,待羊肉收縮變色后,迅速下入辣椒醬用中火炒香,再下紅醬油將羊肉炒至上色,立即起鍋倒入一口大砂鍋內(nèi),并摻入約2000克清水,投入大料、三奈、肉桂等各種香料。3將砂鍋移至火上,用中火燒開后撇去浮沫,再下入料酒、精鹽、胡椒粉,隨后放入胡蘿卜、大棗、枸杞,加蓋用中小火燜燒40~50分鐘,至羊肉酥爛時揭開鍋蓋,揀出姜蔥、胡蘿卜及香料渣不用,調(diào)入雞精、味精和孜然粉。4起菜時隨配油面筋、老豆腐、大白菜、香菜各一碟上桌。吃時一般先吃砂鍋內(nèi)的羊肉,待吃到酒酣耳熱,再用砂鍋內(nèi)的原汁涮燙配料及各種葷素原料。
枸杞牛鞭湯
【特點】紅白相間,形色美觀,牛沖軟糯,湯味醇濃,營養(yǎng)豐富,滋補性強
【原料】
清水,牛鞭,雞油,生姜,花椒,料酒,枸杞,鹽,味精
【制作過程】
取雄性壯齡黃牛的莖重約 1千克,去盡表皮,用銳利尖刀插入孔內(nèi)部剖開洗凈,入沸水氽后漂涼,撕去浮皮,刮凈雜質(zhì),再氽數(shù)次,直到?jīng)]有氣味為止,鋁鍋盛清水 1千克,下牛鞭,雞油,雞肉置旺火燒沸,撇盡浮沫,加拍松的生姜,花椒,料酒移至小火上燉,至八成熟,取出牛鞭切成條,將原湯用紗布濾去雜質(zhì)后倒入鍋內(nèi),放入枸杞及切好的牛鞭條,繼續(xù)燉爛為止,上菜時在湯碗中加適量鹽和味精。
蔥爆羊肉丁
【特點】此家常菜羊肉滑嫩,蔥香味濃,色澤淡黃,油潤光亮,可用作酒席中爆菜。
【原料】
羊肉250克,蔥25克。調(diào)料:紹酒15克,醬油3克,精鹽2克,白糖2克,雞蛋清1只,胡椒粉1 克,花生油500克(約耗50克),水淀粉25克,麻油5克,味精少許。
【制作過程】
切配:羊肉切成小丁,放入碗內(nèi),加入雞蛋清、水淀粉15克、精鹽抓拌均勻。蔥切成斜形段。 烹調(diào):炒鍋上火,舀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將肉丁放入撥散,再放蔥段,迅速撈出瀝油。炒鍋復(fù)上
火,放入紹酒、醬油、白糖、味精和少許水,用水淀粉色芡,倒入肉訂蔥段,淋入
羊糕
【特點】此風味菜因羊肉性溫味甘,油脂較多,色澤醬紅,一般適于冬季食用。該品羊肉味美,水晶透明
【原料】
主料:帶皮羊肉750克。配料:豬肉皮200克,胡蘿卜2根。調(diào)料:蔥3根,姜5片,青蒜絲10克,醬油50克,白糖10克,紹酒50克,辣椒醬25克。
【制作過程】
切配:將羊肉、豬皮洗凈,入沸水鍋內(nèi)燙透,撈出再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醬油、白糖、胡蘿卜、紹酒、蔥、姜和清水1000克,上旺火燒沸,撇去浮沫,移小火燒至酥爛,取出羊肉,稍涼去骨,取羊肉皮鋪盤底,將羊肉撕碎放入盤內(nèi)捺平。 烹調(diào):將鍋內(nèi)湯汁去蔥、姜、胡蘿卜,取
炒羊肉絲
【特點】此菜羊肉無膻味,鮮香味美。
【原料】
羊肉四兩;白糖五分;土豆二兩;胡椒粉二分;醬油四錢;雞蛋清一個;精鹽五分;食油一兩二錢;蔥末一錢
【制作過程】
1.將羊肉剔去筋膜,片成一分厚的薄片,順著肉紋切成一寸五分長的絲放碗內(nèi),加精鹽(二分)、雞蛋清,并用手抓拌均勻。土豆去皮,切成細絲。 2.鍋放爐火上,放入食油八錢燒熱,下羊肉煸炒至松散變色時盛起。原鍋放油四錢燒熱,下蔥末炒出香味時,放入土豆絲略炒后,加入羊肉絲、醬油、精鹽、白糖和水(一兩),翻炒均勻,撒上胡椒粉即成。
白切羊肉
【特點】此菜味道鮮美爽口,不膻不膩,是佐酒佳肴。
【原料】
羊肉一斤;黃酒三錢;蔥二根;白糖一錢;姜二片;甜面醬;五錢;蒜二錢;味精一分;香菜三錢;芝麻油五錢
【制作過程】
1.羊肉洗凈后,放水沸水鍋內(nèi)焯去血水后再洗凈,裝入盛器內(nèi),加入京蔥、 生姜、黃酒、白蘿卜和精鹽,上籠蒸至羊肉酥熟時取出,除凈京蔥、生姜和白蘿卜, 放一邊稍涼后,放入冰箱冰冷. 2.取一只炒鍋,放入麻油燒熱后,加入白糖、 味精、胡椒粉和甜醬再稍炒并調(diào)味,裝入碟子內(nèi)備用。 3.取出羊肉,用刀切成薄片后裝入盆內(nèi),連同碟子內(nèi)的調(diào)料一起上臺供食。
肉用綿羊的品種:薩福克羊、波德代羊、無角陶賽特羊、邊區(qū)萊斯特羊、考力代羊、林肯羊、杜泊羊、夏洛萊羊、德克塞爾羊、羅姆尼羊、德國肉用美奴羊、小尾寒羊、大尾寒羊等。
肉用山羊的品種:波爾山羊、南江黃羊、成都麻羊、馬頭山羊、雷州山羊、黃淮山羊、隆林山羊、承德無角山羊、魯山“牛腿”山羊、貴州白山羊等。
波爾山羊的特性:波爾山羊是世界優(yōu)秀的肉用山羊品種,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繁殖力強、產(chǎn)羔多、屠宰率高、產(chǎn)肉多、肉質(zhì)細嫩、適口性能、耐粗飼、適應(yīng)性強和抗病力強的特點。
麻城黑山羊的特性:麻城黑山羊全身被毛純黑,體型高大、增重快、繁殖率高、肉質(zhì)好,既適合放牧,又可圈養(yǎng);一年兩胎,一胎兩至三羔,成年公羊體重可達120—140市斤,成年母羊可達80—100市斤,屠宰率為52%,刮毛屠宰率為61%,肌纖維細嫩、肉質(zhì)好,營養(yǎng)豐富。
南江黃羊的特性:南江黃羊不僅具有性成熟早、生長發(fā)育快、繁殖力高、產(chǎn)肉性能好、適應(yīng)性強、耐粗飼、遺傳性穩(wěn)定的特點,而且肉質(zhì)細嫩、適口性好、板皮品質(zhì)優(yōu)。
薩??搜虻奶匦裕核_??搜蚓哂挟a(chǎn)肉性能好、羔羊生長發(fā)育快、母性好、性早熟的特點。
小尾寒羊的特性:小尾寒羊具有體質(zhì)結(jié)實、個體高大、生長發(fā)育快、繁殖率高、四季發(fā)情、適應(yīng)性強、耐粗飼、肉用性能好的特點。
成都麻羊的特性:成都麻羊被毛呈棕紅色,猶如赤銅,又名四川銅羊,單根毛纖維上、中、下段顏色分別為黑、棕紅、灰黑色,故名麻羊。公母羊大多有角,有髯,背腰寬平,尻部略斜,四肢粗壯,公羊前軀發(fā)達,體軀呈長方形,母羊后軀深廣,略呈楔形,乳房發(fā)育良好。成年公羊平均體重43千克,母羊32.6千克。周歲羯羊體重26.3千克,成年羯羊42.8千克,屠宰率分別為49.8%和54.3%。板皮品質(zhì)良好。早熟,3-4月齡性成熟,8-10月齡即可配種,1年產(chǎn)2胎或2年3胎,產(chǎn)羔率平均210%。
馬頭山羊特性:馬頭山羊被毛以白色為主,公母羊均無角,有髯,頭頸結(jié)合良好,胸部發(fā)達,體軀呈長方形。公羊平均體重44千克,母羊34千克左右,羯羊47.4千克,最大可達100千克。周歲羯羊34.7千克,成年羯羊屠宰率60%左右。早期育肥效果好,7月齡體重可達23.31千克,胴體重10.52千克,屠宰率為52.34%。板皮品質(zhì)亦好,張幅大,平均面積8190平方厘米。早熟,10月齡左右即可配種,1年可產(chǎn)2胎或2年產(chǎn)3胎,產(chǎn)羔率200%左右。
波爾山羊的體形特征:波爾山羊被毛白色,頭頸部和耳、尾部為棕紅色;頭部粗壯,眼大棕色,鼻呈鷹鉤狀,耳大下垂,角堅實,長度中等;體軀深而寬闊呈圓形,頸部粗壯、長度適中,胸寬而深,肩寬肉厚,背腰平直,腹部緊湊,尻部寬而長,臀部和腿部肌肉豐滿,四肢短而粗壯;成年公羊體重95-110千克,母羊65-70千克。
南江黃羊的體形特征:南江黃羊被毛黃色,毛短而富有光澤,面部毛色黃黑,鼻梁兩側(cè)有一對稱的淺色條紋,公羊頸部及前胸著生黑黃色粗長被毛,自枕部沿背脊有一條黑色毛帶,十字部后漸淺;頭大適中,耳大長直或微垂,鼻微拱,有角或無角;體驅(qū)略呈圓桶形,頸長度適中,前胸深廣、肋骨開張,背腰平直,四肢粗壯。成年公羊體重50-70千克,母羊34-50千克。
薩??搜虻捏w形特征:薩??搜虮幻杏猩w維,成年羊頭、耳及四肢為黑色;公母羊均無角,頸粗短,胸寬深,背腰平直,后軀發(fā)育豐滿,四肢粗壯結(jié)實; 成年公羊體重100-110千克,母羊60-70千克;3月齡羔羊胴體重17千克,肉嫩脂少,成年羊剪毛量為3-4千克,毛長7-8厘米,細度為58-68支。
小尾寒羊的體形特征:小尾寒羊被毛白色,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公羊有較大的螺旋形角,母羊有小角、姜角或角跟;公羊前胸較深,背腰平直,體軀高大,前后軀發(fā)育勻稱,側(cè)視成方形;四肢粗壯、蹄質(zhì)堅實;脂尾略尾略呈橢圓形,下端有縱溝,尾長在飛節(jié)以上;成年公羊平均體重110-120千克,成年母羊平均體重65-70千克。
肉用綿羊的體形特征:頭短而寬,頸短粗,胸部寬圓,脅骨開張良好,背腰平直,肌肉豐滿,后軀發(fā)育良好,四肢相對較短,腿直,兩腿站距離較寬,整個體軀呈方形。
肉用山羊的體形特征: 體質(zhì)結(jié)實,結(jié)構(gòu)勻稱,頭大小適中,頸短而粗,頸肩結(jié)合良好,前胸發(fā)達,背腰平直,臀部寬大,后軀發(fā)育良好,尻略斜,四肢端正,蹄質(zhì)堅實,整個體型呈方形。
4,苗族的風土人情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1956年后,設(shè)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并用漢文?! ∶缱宓貐^(qū)以農(nóng)業(yè)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首飾制作等工藝美術(shù)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稱,苗族民歌尤其豐富,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節(jié)(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歡聚一起踩鼓,跳蘆笙舞,對歌抒情,尋求配偶,同時舉行爬花桿、斗占比賽。苗族擅長漬麻織布、剌繡、蠟染,工藝精湛,深得國內(nèi)外贊譽。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蠟染、剌繡于一身,絢麗多姿。苗族主要從事家業(yè)。過去,狩獵是一項主要的副業(yè),常用弓弩、火槍圍獵獵物,實行“隔山打鳥,見者有份”的分配方式。一些苗族同胞信仰民間多神教和基督教?! 《Y儀: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jié)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肴,尤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后幼??腿瞬灰Q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棧合泊縻y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發(fā)髻于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圖案。有的地區(qū),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huán)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lǐng),胸前、背后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huán)、手鐲都是銀制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xiàn)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diào)的刺繡,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shù)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飾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頭,身穿短衣褲,但苗族婦女的穿戴普遍比較講究,尤其是盛裝,極為精美,花飾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層,故名 “百褶裙”。衣裙上面繡制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異彩紛呈。婦女擅長紡織、刺繡、蠟染,工藝十分精湛?! ×曀祝涸诿缱迦思易隹?,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吃??腿艘话阋膊荒軍A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膽、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當你離開苗族主人家時,一定要有禮貌地說聲“哇周”,意為“謝謝”,感謝苗家對你的盛情款待?! ∮行┟缱宓貐^(qū),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于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 婚俗: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傳統(tǒng)的社交活動。如“會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戀愛的方式。苗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節(jié)(農(nóng)歷正月初五舉行,又名"踩花山"),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節(jié)日,節(jié)日期間,身著節(jié)日盛裝的男女青年歡聚對歌,表演踩鼓,跳獅子和蘆笙舞,熱鬧非凡?! ≡谇嗄昴信閼龠^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作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乘祝捍蟛糠值貐^(qū)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yǎng),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diào)味品,有的地區(qū)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肴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鞯孛缱迤毡橄彩乘嵛恫穗?,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fā)酵后,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tǒng)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fā)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制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湫褪称分饕校貉鄿⒗苯饭?、苗鄉(xiāng)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風土人情: 苗族沒有文字,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帶,以農(nóng)業(yè)為主,農(nóng)作物有旱稻。包谷,蕎子,薯類和豆類,經(jīng)濟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種麻,自己紡織.苗族人民有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xué),如古歌,詩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蘆笙舞最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1956年后,設(shè)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并用漢文。 苗族地區(qū)以農(nóng)業(yè)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
習俗 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婚俗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食俗 大部分地區(qū)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多先把稻谷曬干倒入碓中舂去米糠,現(xiàn)舂現(xiàn)吃,每次舂3—5斤。現(xiàn)在不少地方已用電力、水力碾米了。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黃豆浸泡后,打成漿狀,再把打好的稠漿舀入鐵皮制成的模具內(nèi)放入滾油中炸,呈金黃色即可。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yǎng),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狗肉性熱,有暖腹健胃,強食滋補的作用。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為主要調(diào)味品,有的地區(qū)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 苗族的菜肴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住在高寒山區(qū)的苗族,喜歡用白水將蔬菜煮成淡菜吃。四川的苗族還把豆?jié){做成豆花,用以待客。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fā)酵后,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夏天在黔東南,客人進門,主人總先送上酸湯,喝罷頓覺酸涼解渴。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tǒng)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fā)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咂酒別具一格,飲時用竹管插入甕內(nèi),飲者沿酒甕圍成一圈,由長者先飲,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輪轉(zhuǎn)。酒汁吸完后可再沖入飲用水,直至淡而無味時止。咂酒一經(jīng)開壇,剩酒無論濃淡,均不復(fù)再用。 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制有一種萬花茶。除茶外,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xiāng)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節(jié)慶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jié)日較多,除傳統(tǒng)年節(jié)、祭祀節(jié)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guān)的節(jié)日。如:吃鴨節(jié)、吃新節(jié)、殺魚節(jié)、采茶節(jié)等。過節(jié)除備酒肉外,還要必備節(jié)令食品。 苗年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個卯日,歷時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ハ嘌缯堭佡?。 殺魚節(jié)多在江邊,由婦女帶上飯、臘肉、香腸等酒菜,只要捉到魚,即燃起篝火,架鍋煮魚直到盡興方歸。 “祭鼓節(jié)”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農(nóng)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糯米飯是苗族節(jié)慶、社交活動中的必備食品,許多地區(qū)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湯圓,也作為節(jié)日期間的一種食品。無論婚喪嫁娶必須備有酒、酸肉、酸魚,否則視為失禮。 蘆笙文化 金色的秋天,是苗家制作蘆笙的大好時節(jié)。每到此時,苗族小伙子便從山上砍回金黃的笙竹,開始削竹、制簧、安箍。于是一把把大小不同的蘆笙隨著一代新的蘆笙手制造出來,并奏出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曲調(diào),引來姑娘的笑聲和青睞。 蘆笙是苗族傳統(tǒng)的簧管樂器,在苗族地區(qū)廣為流傳。據(jù)文獻記載,蘆笙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遠在唐代,宮廷就有了蘆笙的演奏。當時蘆笙被稱為“瓢笙”。清人陸次云在《峒溪纖志》一書中,對蘆笙的形制和苗族男女“跳月”時演奏蘆笙的情景作了具體的描繪:“(男)執(zhí)蘆笙。笙六管,作二尺?!瞎?jié)參差,吹且歌,手則翔矣,足則揚矣,睞轉(zhuǎn)肢回,旋神蕩矣。初則欲接還離,少且酣飛揚舞,交馳迅速逐矣?!庇纱丝闯鎏J笙在古代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F(xiàn)在蘆笙的形制已發(fā)生了很大變革,分大、中、小等多種類型。均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構(gòu)成。常用的蘆笙管6根,外側(cè)開有接音孔,下端裝置銅簧,插入一長形木頭葫蘆內(nèi),每簧一音。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為共鳴管。小蘆笙的管長十幾公分,大蘆笙長四、五米不等。低音蘆笙類中,有在大竹筒內(nèi)裝一細竹管,發(fā)音者稱為“蘆笙筒”?,F(xiàn)經(jīng)改革,笙管數(shù)增至20余根,每管上端均套用薄銅皮制作的共鳴管,音域可達兩個八度又五度。蘆笙音色明亮渾厚,男女均可吹奏。每當過年,婚嫁喜事,起房蓋屋,人們總要手捧蘆笙,載歌載舞,以此抒發(fā)自己的歡樂和感情。 自古以來,蘆笙吹奏,都要配合舞蹈,邊吹邊舞。不過根據(jù)各地區(qū)習俗的不同,蘆笙的演奏也有所差異。貴州黔東南苗族地區(qū)的“踩蘆笙”,規(guī)模宏偉,蘆笙高大,蘆笙隊伍演奏的蘆笙,音樂豐富,樂聲雄厚,氣勢磅礴,動人心魄。蘆笙手們一邊吹,一邊熟練地做出倒立、滾翻、吊掛、倒背、爬竿、疊羅漢等高難動作。有的地區(qū)則以蘆笙獨舞和雙人舞見常,旋律明快,節(jié)奏自由,技巧嫻熟,引人入勝。有的地區(qū)蘆笙較小,男吹女舞,節(jié)奏平穩(wěn)舒緩,耐人尋味。這些不同風俗的蘆笙技藝,匯聚成一束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shù)奇葩,代代相傳,永不衰退。 另外,蘆笙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民族樂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媒介”。通過它能使豆蔻年華的青年,互相了解,產(chǎn)生愛慕,結(jié)為伉儷。每當風清月夜,有情的小伙子手捧心愛的蘆笙吹一首婉轉(zhuǎn)悠揚的愛情曲,姑娘們聞聲,就心領(lǐng)神會,以清脆的歌聲相對,這種戀愛方式,外行人是聽不懂的,內(nèi)行人,一聽自明。因此,蘆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貴的,家家離不開它?;ㄒ裸y裝 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shù)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制,一直到最后繪圖繡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繡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牯臟節(jié) 苗族節(jié)日很多,一年之間各地共有數(shù)百次,比較普遍的有年節(jié)、吃新(谷)節(jié)、蘆笙節(jié)、四月八節(jié)、趕秋節(jié)、吃姊妹飯節(jié)、龍船節(jié)等。然而最古老最神奇的是幾年不遇的牯臟節(jié)。 牯臟節(jié)又稱鼓社節(jié)、拉鼓節(jié)、祭鼓節(jié),是苗族地區(qū)盛大的傳統(tǒng)祭祀節(jié)日。各地節(jié)日的周期不盡相同,有3年、5年、7年、9年、11年、13年舉行一次的,也有30年舉行一次的。因耗資巨大,多數(shù)是11年或13年舉行一次。節(jié)期一般在農(nóng)歷九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 全國最大的苗寨貴州省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每13年過一次牯臟節(jié),最近的一次是1986年(虎年)農(nóng)歷九月二十二日開始舉行的。在節(jié)前的前兩年同一氏族的村寨聯(lián)合選出鼓主,俗稱牯臟頭,由德高望重,兒孫滿堂的老人擔任。鼓主主持籌備祭鼓用品,首先是選祭牛,好好喂養(yǎng),不得役用。農(nóng)歷八月選吉日將上屆用的鼓從藏鼓巖洞中抬回村寨,置于鼓場,稱為“醒鼓”。然后伐大楠木鑿造新鼓,并將新鼓抬入藏鼓洞,宣布啟用新鼓,舊鼓廢棄。到了牯臟節(jié),于鼓場殺牛祭鼓,牛犄角連同頭額骨一起,是主祭品。13天后,歡聚在一起的三、四萬各族群眾,要踩蘆笙7至9天。平時不許啟用的祭祀重器銅鼓,也要抬出來為歌舞伴奏,謂之跳銅鼓。 節(jié)日里殺豬要說“親吻大官”;拿刀來要說“拿葉子來”;用稻草燒豬,要說成“拿被子給官蓋”;吃飽了,說是“滿倉滿庫”;開豬腦說是“開倉門”。總之,說話要取富貴吉祥。 跳銅鼓和踩蘆笙同時進行。銅鼓場上中老年人居多,蘆笙場上,多為男女青年,吹蘆笙的小伙子要輪流為姑娘們領(lǐng)舞,姑娘們花衣銀裝,里三層外三層地圍成大圈,踏步擺手起舞,小伙子在踩蘆笙的最后兩天,可向看中的姑娘討花帶。姑娘們甚至會把貴重的銀項圈、手表等當信物掛到意中人的蘆笙芒筒上,每有此情,全場歡呼,衷心祝賀。銅鼓場中央擺著兩大缸米酒,兩個小伙子捧著盛滿酒的大牛角杯,以竹棍敲著牛角,在舞者中選擇敬酒對象。被選中者要傾杯而飲,不能用手接杯,否則就得從新來過。這種飲酒法叫作“喂?!?,因為牛是極受尊重的。 “牯臟節(jié)”因隔年較長,一般不輕易舉行。因此,每當節(jié)日來臨,人們異常興奮,為了觀看這一神奇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牯臟場上往往出現(xiàn)人山人海的盛況。苗山斗馬 廣西融水大苗山連綿疊障,巍峨秀麗,在山腳下一塊開闊的壩子里,人們歡呼雀躍正在觀看獨特的斗馬比賽。 斗馬是廣西苗族的一項民間文娛活動,每年12月26日舉行,歷時3日。 頭1日,人們忙著到田里放水捉魚,煮鮮魚粥嘗新;還蒸糯米飯、釀甜酒、宰雞殺鴨,招待來自遠方的親友。 第2日斗馬,第3日賽馬,斗馬是一項引人入勝的比賽。上午10時許,在一排“過山?jīng)_”土槍響過之后,蘆笙高奏,舞獅舞龍上下翻騰,后面跟著威武雄壯的馬隊,雄赳赳地進入斗馬場。身著盛裝的苗、瑤、侗族姑娘手持彩帶在蘆笙手外面形成圓圈,踏著蘆笙的節(jié)奏翩翩起舞。斗馬場上,駿馬云集,幾十匹精選出的好馬個個膘肥體壯,在場邊躍躍欲試,等待上場。當裁判一宣布斗馬上場名單,兩列馬隊各牽出一馬,解開繩子,兩馬即向?qū)Ψ矫蛽溥^來,雙腳騰空相峙,互相撕咬,或突然轉(zhuǎn)身翹起后腳,猛踢對方。緊張激烈和有趣的格斗場面不時引起四周觀眾的陣陣喝采和歡呼。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決斗,賽場上煙塵滾滾,泥沙飛濺,一匹馬倒地或敗走便分出勝負。接著又牽另兩匹馬進場?;ハ嘌h(huán)決斗,最后確定獲勝的前三名。這時人們圍攏前來,觀賞著滿身汗水的獲勝馬匹,嘖嘖稱贊。勝馬的主人也滿面笑容地接受人們的祝賀。組織者在群眾的簇擁下給勝馬披紅掛彩,給馬的主人發(fā)獎。 賽馬是對騎手們勇敢和技藝的嚴峻考驗,苗族山區(qū),嶺高路陡,羊腸小道,崎嶇不平。它要求競賽者膽大心細,騎術(shù)嫻熟。競賽開始,騎手們在五六米遠之外,急步前跑,騰空上馬。馬背無鞍,騎者雙腿夾緊馬身,馬兒在盤山小路上向前飛奔,驚心動魄的場面,令人注目神怡。最先到達終點的騎手得到贊揚和獎勵。 斗馬的那幾天,小伙子和姑娘們非常活躍。他們集中在山坡上,開展賽蘆笙,“踩堂”等活動。從貴州以及附近村寨前來參加斗馬盛會的各族群眾,多達兩萬人以上,不少人還帶來香菇,木耳、獸皮、藥材、干筍等土特產(chǎn)交換,增添了熱烈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