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長城的故事有什么
有關長城的典故、傳說、詩詞(一)烽火戲諸侯(二)孟姜女哭長城(三)不到長城非好漢(很多,可從網(wǎng)上找。)
2,關于長城的傳說有哪些
在古老的歲月,孤兒黑小子認母虎為娘。在老山神的指點下,他與虎仔、紫藤小丫費盡千辛萬苦,得到了寶物山鞭。在烽煙四起的危急時刻,黑小子挺身而出,與眾人一起戰(zhàn)勝了妖怪化貍貓,用自己的身體填充長城缺口,使長城綿延萬里,巍然屹立。
No,i don`t
孟姜女哭長城
偶只知道孟江女哭長城
人們都說,是秦始皇最早修的萬里長城。其實開始的長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為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筑起高高的城墻,以防外敵入侵。
因為那時還沒有石灰,他筑的城墻,石、磚都是用泥抹的。為了搶時間,早日修好城墻,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熱水,因此,民夫們就把大鐵鍋抬到工地上,用三塊石頭支起來,添柴燒開水。天長日久,鐵鍋被燒了個大窟窿,滿鍋的水全漏光了;把鍋下的火澆滅了??擅穹騻円惨馔獾匕l(fā)現(xiàn),水灑在支鍋的石頭上,熱石頭遇到水就炸開了,炸出許多白面面,民夫們瞅著、想著,好生奇怪。有個人把這白面面用水和和,覺得比泥還滋潤,還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條和磚縫里。
第二天,民夫們發(fā)現(xiàn),用這白面面抹的石條和磚縫,要比用泥抹的結(jié)實的多。燕國人得到了啟發(fā),從此,就燒石灰,來抹城墻縫。
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國,為了保住他的皇上寶座,也仿照燕王的辦法興工修起了萬里長城。動工時,他下了一道旨令,讓原來的燕國人包攬燒石灰的活兒。因此,那時修長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國人燒的。長城修到哪兒,就在哪里山坡上燒灰,而且燒的灰質(zhì)量非常好,被后人稱為萬年灰,意思是萬年不變質(zhì)。
長城修完后,別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國人燒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銀,建了個城鎮(zhèn),專為燕園人居住,這城鎮(zhèn)就是現(xiàn)在的北京。因此,那時北京叫燕京,燕國人燒灰用過石頭的山統(tǒng)稱為燕山山脈。
米
3,關于長城的故事有哪些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為鄰居,僅一墻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jīng)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墻頭爬過去,到姜老漢的院里結(jié)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等葫蘆熟后,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里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姜老漢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聽說后,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chǎn)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姜老漢卻固執(zhí)地說:“這葫蘆結(jié)在我的院子里,這女娃該是我的?!背沉巳烊梗y解難分,毫無結(jié)果,后經(jīng)村里人調(diào)解為:女娃娃屬于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yǎng),并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兩家老人為現(xiàn)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丈夫叫范杞梁,選定良辰吉日,準備成親。天有不測風云,成親當天,新郎被幾個衙役,抓走了。原來,當時由于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diào)大批民夫修筑長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shù),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范杞梁也被發(fā)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轉(zhuǎn)眼一年過去了,范杞梁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后,決定去找丈夫,發(fā)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 她帶上干糧和給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曬風寒、饑寒交迫、步履艱難,經(jīng)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她終于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為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長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痛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著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便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監(jiān),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為“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杞梁的尸體;二要為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著孝拜了為筑城而死的范杞梁墳墓后,宿愿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長城的故事和傳說——“玉門關” 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面,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商隊從邊陲于闐運玉到中原都要經(jīng)過此地。這里的地形十分復雜:沼澤遍布、溝壑縱橫、森林蔽日、雜草叢生。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涼快快趕路。因此,每當馬隊走到這里,總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連經(jīng)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馬也會暈頭轉(zhuǎn)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孟姜女哭長城
4,長城的傳說有哪些
最有名的莫過于孟姜女哭長城了。
長城年久故事多,塊塊磚石有傳說。長城沿線的歷史傳說、美麗故事給長城增添了無限魅力,走在板廠峪到董家口這段長城中,“走長城”采訪小組就時時沉浸在悠久厚重的歷史故事中。
◆萬古常青友誼松
4月23日,在城子峪村南側(cè),村民領我們看了一棵幾百歲高齡的古松,這棵松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松樹下的那盤石磨上,碾子等物一應俱全,仿佛推米的人剛剛離開。聽說,這棵友誼松還有一段不平凡的經(jīng)歷呢。
據(jù)說,現(xiàn)在的城子峪村是由當時的兩個小村組成的。城子峪段的長城修好后,由于這里的人居住分散,防御力量薄弱,經(jīng)常遭到敵人侵擾。明嘉靖年間,便將兩個小村的人搬到了現(xiàn)在的城子峪村,并修建了一座城堡,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南門樓子。為紀念這段歷史,兩村各出了一名代表,在城堡南側(cè)栽下了兩棵松樹,以示兩村人的友誼萬古長青。
明代守邊名將戚繼光任薊州總兵時,在城子峪村得知這兩棵樹的來歷后,欣然把這兩棵松樹命名為“友誼松”。1938年日本鬼子入關,駐扎在城子峪村。由于戚繼光是抗倭名將,犯了日本兵的忌諱,他們要放火燒掉這兩棵樹。村民們知道后,自發(fā)提水救火,但由于火勢較大,東側(cè)的松樹被燒死了,西側(cè)的這棵僥幸得以存活。
◆流血古松嚇走盜賊
在風景優(yōu)美的板廠峪景區(qū)也有一棵幾百歲的古松,而這棵古松更具傳奇色彩,被傳為神樹。
板廠峪村南有一座古塔,始建于明代,不遠處矗立著一棵古松,樹干筆直高聳,像一個高大的衛(wèi)士守候著古塔。相傳清乾隆年間,有兩個南方人來到板廠峪村,準備將古塔中的寶物盜走,但每次晚上準備盜塔時總是感到有一個衛(wèi)士跟在他們左右,阻止他們行竊。兩人感到非常奇怪,但又不知哪里來的衛(wèi)士。有一天白天,兩人再次來到塔前,突然發(fā)覺旁邊的大松樹隱隱透出一股威嚴之氣,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這棵古樹無論外觀還是氣勢都像極了晚上見到的衛(wèi)士。便決定先砍倒古松再盜塔。
于是兩人便選了個夜晚,想用鋒利的木鋸將古松鋸倒。鋸著鋸著,其中一人想去小解,剛站起來突然感到雙手粘乎乎的,仔細一看,雙手竟粘滿了鮮血。這下可把他嚇壞了,忙喊過同伴看。這一看不要緊,嚇了他們一身冷汗,原來這棵古松竟流出了人血,仿佛還有溫度。這下他們可嚇壞了,扔下木鋸撒腿就跑,連夜離開了板廠峪,再也不敢盜塔了。
這天晚上,離塔最近的一戶人家突然夢見一個勇士腰里插著一把木鋸在塔四周巡邏,醒來后卻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沒過幾天,山里人來塔前上香,發(fā)現(xiàn)了古松上的木鋸,想到夢里的情形,這才明白原來那個勇士就是這棵古松。
◆媳婦樓前女將把重關
媳婦樓的故事在長城一帶也很有名,不僅因為故事蕩氣回腸,更是寄托了當?shù)厝藢Ξ斈昴俏慌畬⒌木磁逯椤?
戚繼光鎮(zhèn)守山海關時,從山東招募了一群新兵,其中有一個叫吳三虎的年輕人。三虎入伍前與岳父、妻子靠賣藝為生,練就了一身好本領。來到山海關后,守關將領見三虎忠心耿耿武藝高強,便極力推薦他守衛(wèi)董家口烽火臺。董家口長城是連接關里關外的重要交通要道,三虎自知責任重大,每日辛勤巡視,不敢有半分懈怠。
三虎從軍后不久,岳父病重去世,妻子王學蘭到山海關找三虎,夫妻相見自是悲喜交加。這天夜里風雨大作,正當夫妻二人共敘別情時,敵人偷偷摸進了董家口。三虎發(fā)現(xiàn)后忙取出引火物,直奔烽火臺。由于暴風雨下得正緊,三虎沒點燃烽火,卻被偷襲的敵人發(fā)現(xiàn)了。亂箭射來,三虎身中數(shù)箭,倒在血泊中。隨后趕來的學蘭借著閃電,見丈夫倒在血泊之中,咬牙撲上去,接過三虎手中的引火物,脫下貼身的干衣服,終于把烽火點了起來。戚家軍看見熊熊烽火,立即趕來援救。敵軍被戚家軍團團圍住,為首的好不容易殺出重圍,忽見學蘭手握長矛攔住去路,嚇了一跳,當見到只有學蘭一個年輕女子時,挺槍向?qū)W蘭胸前刺來。學蘭本來就學得一身好武藝,加上此刻滿腔仇恨, 不消幾個回合便活捉了那為首的。
敵軍的偷襲失敗了。學蘭因報警有功受到朝廷賞賜,但她一口回絕了,只請求讓她留在邊關,代她死去的丈夫效力。從那以后,當?shù)乩习傩站桶涯亲榛鹋_叫作“媳婦樓”。
當然河北長城也有很多故事的,您可以登陸: http://www.hebei.com.cn/node2/node239/node461/node620/
河北流傳著許多優(yōu)美的民間故事,象廣為流傳的《孟姜女的傳說》,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是:《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再如《燕昭王筑黃金臺》等故事,早已載人史冊。黃金臺已成為招賢納士、重視人才的象征,名垂千古。其他許多故事,如《王莽趕劉秀》、《楊家將的傳說》、《義和團的故事》等,也在河北廣泛的流傳著。現(xiàn)僅就源于河北,或在地理、人物等方面與河北有緊密關系的、影響較大的部分傳說、故事略選幾則,以供品味。
·孟姜女的傳說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趙州橋的傳說
·西門豹治鄴 ·滄州獅子的傳說
·桃園三結(jié)義的傳說
·冰凍遂城